“我們的聯賽,應該摒棄浮華的表面,追求些實質性的進步。”這是擔任央視籃球解說嘉賓的姚明,在中國男籃結束倫敦奧運會所有比賽後發出的感慨。確實,作為國內最成功的職業聯賽,CBA的影響力和受關注程度與日俱增,但似乎並未給中國男籃的水平帶來實質性的提高。
“我們的聯賽勢頭不錯,但問題依然不少。”某俱樂部高層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是裁判問題。大家都看到了,每個賽季肯定會出一些焦點事件,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牽扯其中。而一到國際比賽,我們就表現出對大賽判罰尺度和激烈對抗的極不適應。另一方面,聯賽的政策始終搖擺不定,外援問題、聯賽賽制問題,幾乎年年都有新規出台。”
事實上,上述這些都是中國籃協急功近利的表現。自北京奧運會之後,CBA聯賽始終保持雙循環賽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國家隊集訓騰出更多的時間,但這卻忽視了聯賽的基礎性作用。雖然包括中國籃球前掌門人李元偉和姚明在內的很多業內人士為此多次呼籲過,但中國籃協始終不為所動。不僅如此,中國籃協對聯賽中出現的裁判問題,也始終持聽之任之的態度。
籃球聯賽中的問題,同樣出現在足球和排球聯賽中。而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則是體制上的束縛和主管部門以國家隊為中心的戰略考慮。中國排球擁有非常好的傳統,但自1996年創辦聯賽以來,卻始終沒有大的發展。排管中心主任徐利的一席話,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和任何文件上,我們從來都沒有說中國排球聯賽是職業化的聯賽,我們僅僅是在專業隊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根據中國排球的實際情況面向市場,利用市場經濟的規律來操作這個聯賽。”作為一個項目的主管領導尚且如此認識,中國排球,特別是女排想始終保持在強隊行列,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足籃排三大球尚且如此,其他幾乎沒有群眾基礎的集體項目,最多只能保證國家隊的組建而已。沒有肥沃的土壤,沒有良性循環的聯賽,集體項目目前的大面積滑坡也就不足為奇了。
集體項目 集體失語
無根之花,即便嬌艶如洛陽牡丹,也會迅速凋零。
倫敦上空的滾滾黑雲見證了劉翔的愴然謝幕,也目送中國女排、中國女籃以及之前的女曲、女水、男籃黯然離開。
這其中,女排姑娘的淚水是最讓人動容的,她們如今的慘淡因為有輝煌過去的對襯,愈發顯得觸目驚心。而那種拼光所有仍然無果的結局,也讓人在無奈之時還會有無望之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