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集體項目為何同遭滑鐵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0 09:21:21  


 
  和早該被解聘的男籃主帥鄧華德一樣,脾氣溫和的“好好先生”俞覺敏,同樣未見得適合如此重要的女排主帥崗位。兩人臨場指揮的雜亂無章如出一轍,使得有無教練的區別幾乎為零。

  但把他倆換掉,男籃和女排就能煥然一新嗎?反正這些年走馬燈似的換帥,並未給女排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落魄貴族”偶爾的逆襲,日韓女排在穩步前行,而我們連擊敗泰國隊也變得懸念叢生。

  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人力,造一個花團錦簇的空中花園,是中國競技體育最為擅長的工作。在一些個人項目中,此舉效果絕佳,並大有傳承之勢。所以,當“難度王”何衝、“穩定王”秦凱雙保險失手之後,很多人堅信中國跳水隊一定會在4年後的裡約,奪回男子三米板的王座。

  那些集體項目亦曾有過類似的輝煌,一群好苗子在一個好教練的帶領下,經年累月不知疲倦地訓練,是會結出美麗的果實的。當年的女排和女足都曾有過被人景仰的時候,即使群眾基礎如同不毛之地的中國女曲、女水和女壘,也曾有過染指奧運獎牌的經歷。

  只是哪怕曾耀眼如女排,也終歸逃不脫滑坡的命運。更讓人如胸碎大石般沉重的是,竟然看不出絲毫回暖的跡象。這和當年美國、日本女排的身處低谷還不一樣,那只是一支隊伍的低迷,因為有大中小學校排球俱樂部的遍地開花,以及那麼多熱愛排球的孩子的成長,她們重新集結一支強大的國家隊,只是隨時就能做的事。

  但中國女排的後備人才在哪兒呢?國家隊陣容已經是同年齡段裡佼佼者的集粹,不少國內俱樂部教練近幾年亦都發出過好苗子愈發難找的感慨。沒有像樣的職業聯賽,沒有扎根校園的肥沃土壤,僅靠專業隊跟星探選秀似的四處碰運氣,又能找到幾個像惠若琪般視排球如生命的姑娘?而就算凑夠一支隊伍,也不過成了排管中心豪賭下一個四年的籌碼。

  相信很多局外人無法理解,為何僅僅四年時間,中國集體項目便一落千丈,從獎牌榜上徹底消失?但如果看清楚一大捧鮮花不過是擠栽在一個小花盆裡,又怎麼好意思苛求這些姑娘不凋謝不枯萎永遠躋身百花叢中呢?

  集體項目的集體失語,不是姑娘們不玩兒命,不是抽簽不利賽程太差運氣不佳,其實就是實力不濟的真實體現,試問這樣的失落如何能不讓人郁悶?

  像中國足球那樣繼續押注教練是慣用做法,但無根之花無源之水,又怎能不在倫敦全軍覆沒。

女排淚水難奈制度頑疾

  從2004年的雅典,到2008年的北京,再到2012年的倫敦,3屆奧運會的最後時刻,中國女排都是以流淚的表情定格。同樣是流淚,個中滋味卻從甜蜜變成苦澀。一起改變的,還有隊員、教練的面孔,自身和對手的實力對比,以及30年來排球普及在中國的急速萎縮。但中國女排真正需要改變的地方,卻在業界多年的疾呼聲中巋然不動。世界排壇早已掀起的職業化大潮,在中國的推進卻遇到了重重阻力。校園排球是排球運動的基礎,但昔日千百萬學生打排球的情景卻與“五連冠”的輝煌一起,成了永遠的回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