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最美娜一刻”拷問中國輿情冷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4 08:07:42  


6月4日,李娜在頒獎儀式上親吻獎杯。當日,在2011年法網女單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娜以2比0戰勝意大利選手斯齊亞沃尼,奪得冠軍。這是亞洲選手第一次奪得大滿貫賽單打冠軍。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日本新華僑報》6月13日載文《“最美娜一刻”拷問中國輿情冷熱》,摘要如下:

  中國姑娘李娜勇奪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桂冠,打破歐美選手在大滿貫賽事上長達130多年的壟斷,引發世界各大媒體熱捧,特別是華文媒體一片盛贊,同時也激發了娜式“蝴蝶效應”,使一些敏感話題和現象不斷發酵,凸顯了時下中國大陸社會輿情多元化的特點,其中浮躁、功利的色彩和拜金傾向,也很值得深思。

  新一輪的造神運動。李娜奪冠成為大陸各大媒體頭版新聞,“娜”字標題一窩蜂:“娜夢想,娜力度,娜心情,娜奇跡”,“娜樣瘋狂,娜樣迷人,娜樣傳奇”,“娜麼牛,娜麼爽”,“娜樣怒放,征服世界”,真可謂東南西北中,“娜”聲響雲霄。有媒體堅稱,除了冠軍,李娜的玩笑、直率和自信,還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讓西方人折服,是中國的一張“新名片”。“李娜,最好的國家公關”成為主流媒體的聲音。李娜為亞洲帶來榮譽,書寫嶄新歷史,輿論煽情尚在情理之中。但問題另一面是,一些冷靜、理性的聲音卻受到網民輿論的打壓。

  據報道,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因為提醒媒體“不要過分捧李娜,這樣不利於她繼續創造好成績”遭到網民炮轟,指責這位奧運金牌教頭是“典型的羨慕嫉妒恨”。李永波則坦言“中國人有這個喜好,只要人出了成績,就拼命捧”。其實,對待體育明星,中國媒體一味以勝敗論英雄,勝則不吝贊譽過度吹捧,敗則造謠生事冷嘲熱諷,已成痼疾。為了讓“娜一刻”傳奇繼續,別肆意秀“娜”,更不搞捧殺,應該是媒體和公眾的共同善意。

  拜金式的炫耀。在李娜成為“民族的驕傲”的同時,一些媒體還費盡心思挖掘其商業價值,推測李娜身價飈升過兩億,從而為其定位“中國體育的新一代吸金王”。有媒體描述,李娜奪冠賺得金銀滿鉢,獎金及廣告等各方面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李娜在商業價值上乘上了“火箭”,其代言費“遠遠超出姚明和劉翔”。有意思的是,這些“商業價值”多數屬於一廂情願式的“據估計”、“專家分析”。而一些知名網站以傍“娜姐”為榮,持續發起微博關注運動,借此炒作自己,彌漫濃重的商業氣味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