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首個罷賽事件親歷者:中國足球像沒靈魂暴發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6 09:00:48  


資料圖片:楊祖武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新華網報道,2004年國安俱樂部北京現代隊客場與沈陽金德隊一役,主裁判周偉新場上的“表演”惹惱客隊,於是出現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史上首個“罷賽”事件。7年後,站在遼寧丹東的法庭上,周偉新承認這場球他收了沈陽隊20萬元現金。

  北京國安俱樂部原總經理楊祖武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他說:“中國足球就像沒有靈魂的暴發戶。看到南勇、謝亞龍、周偉新、陸俊等人的下場,又解恨又可憐他們。但如果不探索建立健康的足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會有新的南勇、周偉新層出不窮。”

  當初的“職業化”是求生本能

  在楊祖武近40年的足球生涯中,見證了中國足球從瀕臨死亡到職業化初期的火爆,以及“假、賭、黑”盛行後的衰敗。

  楊祖武說:“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不少足球比賽,幾乎是門可羅雀。在廣東舉辦的全國足協杯賽,一場比賽僅有不到百名現場觀眾,兩支參賽隊的門票分成款各自只有幾十塊錢。”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楊祖武出任北京市體委足球班的班主任,下轄男女足球隊和後備隊。楊祖武回憶說,當時僅靠體委的撥款根本沒法生存,只能到處化緣找贊助。當年的北京男足就先後冠名過北京雪花、北京萬寶、北京神州等,一年也只能獲得一二十萬元的贊助款。

  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化邁入新的階段。經過一年多醞釀,甲A職業足球聯賽正式推出。獎金、外援、主客場、升降級、國外大品牌的冠名贊助等改革措施接連出台。北京國安、四川全興、上海申花等一批披上職業化戰袍的俱樂部參與聯賽,高峰、高洪波、郝海東、範志毅等球員成為人們追捧的明星。

  幾年間,中國足球迎來了黃金歲月,北京、成都、西安、上海、廣州等金牌球市應運而生。世界第一運動在中國煥發出巨大的魅力。但這樣的好日子僅僅過了四五年,便迅速因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良性機制而觸頂下滑。

  楊祖武說:“我感覺轉折點就是1996年原亞洲足聯第一副主席、中國足協副主席許放的去世。他和王俊生搭檔啟動了中國足球的職業化進程。可惜,他不到50歲就去世了。尚未成熟的中國足球改革,還沒有構建起自己的價值觀,更沒有搭建起有效的監督機制,迅速在這個被金錢和榮譽包圍的名利場中迷失、墮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