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輸得連參加亞洲十強賽都成奢望的國足球員,在中超轉會市場上的身價卻急劇飈升,任由投資人再發感慨,“轉會費”已是高高在上。
“我們踢球的時候,雖然轉會費和現在沒法比,但也是一個開端。”現在國青擔任裡克林克助教的黎兵回憶起自己當年轉會時頗為感慨,“我算是中國足壇轉會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轉會費在當年算是天價了。”
1994年,甲A聯賽拉開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序幕。從貴州轉到遼寧的黎兵被評為首屆甲A聯賽最佳球員,當年年底進入國家隊集訓。廣東宏遠隊主教練陳亦明專程到北京找到黎兵,勸說黎兵加盟廣東,轉會費64萬元。
“當時考慮廣東離家近一些,而且廣東足球氣氛很好,所以決定南下。”黎兵說,“我和馬明宇一起到廣州,那時候所有的快樂都圍繞著足球,不像現在,錢多了,快樂少了。”
從1994年的廣東宏遠到2012年的廣州恒大,中國足球經歷的風雨坎坷似乎濃縮在64萬元到4500萬元的轉會費漲幅中。1997年,第一個身價超過100萬元的國內球員,是不久前剛剛失去貴州人和足球隊教鞭的高洪波。當年,徐根寶執教的廣州鬆日用120萬元轉會費將高洪波從北京國安帶走,而“200萬元”時代也隨後到來。
郝海東、彭偉國、區楚良這些中國足球職業化開始階段的精英球員,轉會費都在200萬元以上。2001年曲聖卿加盟上海申花,轉會費達到550萬元,業界驚嘆之聲不絕於耳。不過2002年國足打進世界杯決賽圈再次刺激了轉會市場的神經:3位上海灘標誌性球員申思、祁宏和吳承瑛相繼由上海申花轉會至同城對手上海中遠,轉會費分別為920萬元、800萬元和1300萬元。那是中國足球最為“高貴”的時候,不過,10年後一場聲勢浩大的審判,證實了這種“高貴”的瘋狂與肮臟。
2003年之後,國內球員轉會市場經歷過一段寶貴的平靜時期。除2005年山東魯能用850萬元將國家隊中場核心鄭智收歸帳下,李金羽、李瑋峰、王亮、季銘義、王新欣等歷屆轉會市場“標王”的身價均在500萬元之下。如今談及那些年轉會市場的“平淡”,不少業內人士還用“懷念”兩字形容。只不過無論怎樣“懷念”也沒用。2010年“掃黑”之後的中超聯賽越發金光閃閃,隨著1000萬美元轉會費的外援孔卡和1000萬歐元年薪的外援阿內爾卡現身中超聯賽,內援的身價也開始翻倍“補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