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千萬先生”扎堆難助中國足球進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3 08:32:26  


 
“天價球員”名不副實

  “足協原本有限薪令,後來認為不符合聯賽發展規律就作廢了。畢竟聯賽進入了市場,球員轉會費還是應該由市場決定,足協沒必要干預正常的市場行為。”有足協官員告訴記者,“其實不少人都認為,足球運動員的整體待遇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待遇好的俱樂部屈指可數,大部分中超球員1年就掙幾十萬元,所以,職業球員對青少年來說吸引力並不大。”

  “只有足球運動員掙到錢了,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對足球產生興趣。”廣州恒大集團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多次強調,“如果一個球員一年可以掙1000萬元,願意讓孩子踢球的家長就會多起來。”

  儘管天價球員仍然只是個案,但收入數倍增加的球員卻始終未能讓中國足球哪怕在亞洲範圍內重新擁有強大競爭能力。

  “我一直認為,錢要花在刀刃上,很多國內球員虛高的價格我們不予考慮,最重要的是物有所值。”北京國安俱樂部總經理高潮說,“現在國內轉會市場大環境就是球員身價奇高,除了某些俱樂部的商業目的,也說明國內好球員不多。”

  國內好球員的確“奇貨可居”,有國家隊集訓經歷的球員轉會費低於1000萬已算“低端”。轉會市場上實力派球員寥寥無幾,上賽季降級的河南建業隊中後衛趙鵬在轉會市場上的身價為2000萬元,就連河南球迷都認為“開價不實”。而本就“無法可依”的經紀人更是為此感到頭疼:“都不好跟俱樂部開口,轉會費張口就是上千萬元,至少200萬的年薪,能夠出得起這種價的俱樂部,全中超不超過4家。”

  即便這4家俱樂部,也不會為所有球員提供豐厚合同。中國足球越來越像富人的遊戲,但沒有任何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如果俱樂部安分守己大力打造青訓梯隊,也還會讓球迷擁有更長遠的期待,否則一旦發現“足壇是個無底洞”,受傷害的不僅僅是俱樂部。(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