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並不能因此就判定,國足翻天覆地的變化完全由佩蘭個人主導——正如佩蘭的前任卡馬喬在一個顯赫的歷史時刻被推上前台那樣,佩蘭同樣是在一個“萬衆矚目”的歷史時刻成為國足主帥,所不同的是,公衆對佩蘭期望值“夠低”,低到能給佩蘭留出可以不受幹擾的廣闊施展空間,而佩蘭之所以成為國家隊帥位的最終選擇,也得益於足協選帥組一次又一次失誤的教訓累積。
現在國足和佩蘭可以開始籌劃關於“四強”甚至決賽的美好夢想——在歐洲亦有類似“逆襲”的先例,例如丹麥隊、希臘隊——在2015年年初第一站洲際大賽中,國字號球隊的表現,或許會推動中國足球走上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靠成績救市不如靠“變臉”
事實上,國足“救市”的實際意義,並不在於能否在本屆亞洲杯上打進“四強”,而在於表現出頑強鬥志,重新獲得輿論和球迷的支持,從而漂漂亮亮邁出“舉國足球”時代重建的第一步。
“外界有一個‘進四強’的說法,這其實是我們給球隊和教練組提出的一個奮鬥目標,並不是比賽任務。”主管國家隊的國家體育總局足管中心副主任魏吉祥,此次也隨隊出征亞洲杯賽,他認為,如果急著向國家隊要成績,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前兩屆亞洲杯小組賽都沒有出綫,所以這次我們不希望提出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給球隊增加壓力。我們更應該關注和以往的比賽相比,這支球隊是不是在進步,是否能夠收獲自信。”
因此,從前兩場比賽的表現來看,盡管國足和佩蘭仍然存在明顯的短板,但在素來信奉“此消彼長”原則的足球場上,國足用“整體”來彌補“個體”不足的努力收到了巨大成效,球迷當然不會無動於衷——在一家門戶網站賽後的調查中,比賽結束一小時內選擇“滿意”的球迷超過80%,這樣的滿意率曾是中國足球的天文數字,但在逐漸複蘇的中國足球大環境中,這支國足的確又讓球迷感到了無限暖意。
1月18日,提前以小組第一身份出綫的國足要轉場堪培拉,迎戰小組賽第三個對手——已經兩連敗注定出局的朝鮮隊。此後,國足將返回布裡斯班備戰八強賽的首場比賽,對手將是澳大利亞隊或韓國隊。今天賽後,有澳大利亞當地記者向佩蘭發問,中國隊更希望在八強戰中和誰交手?這一問題讓佩蘭和在場的中國記者集體微笑——曾經人見人欺的魚腩部隊,如今變成了強者,這種心態上的變化確實讓人舒爽,而面對這樣無所畏懼的新國足,澳大利亞隊和韓國隊也要仔細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