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探索多年成效甚微 中國職業體育如何解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2 10:20:59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對話人:國家體育總局體研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鮑明曉
         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總監 遲 鵬

  1月29日的澳網羅德拉沃爾球場,中國網球選手第一次出現在大滿貫賽事的女單決賽場上,李娜獲得的這個沉甸甸的澳網女單亞軍足以載入中國體育史冊。不過,在這個光環的背後,有些項目近來卻留給國人太多失望:男足亞洲杯再度小組出局,女足首次無緣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女排在世錦賽上創36年來最差戰績……

  相比於網球,中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專案的職業化改革時間更早,程度也更高,但多年探索的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僅就國內聯賽而言,中超聯賽醜聞迭爆,“假賭黑”肆虐;男籃聯賽球場鬥毆事件頻發;女排聯賽後備人才匱乏,很多場次乏人問津……種種現實都在“拷問”:中國體育職業化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國內聯賽緣何不“職業”

  鄭軼:1994年,中國足球在國內率先走上職業化道路,隨後,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先後進行職業化改革。但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的職業聯賽依然被人詬病為“偽職業”。國內外職業聯賽的差距在哪里?

  鮑明曉:我國的職業聯賽與國外相比,差距表現在制度化水準、管理和運營的專業化水準、賽事水準、商業開發水準、服務媒體和球迷水準、危機公關水準、聯賽社會責任擔當等各方面,一句話,是全方位的落後。國外搞職業聯賽是向市場提供高水準的體育娛樂產品,最大限度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我國搞職業聯賽,前期是“丟包袱”,為優勢專案“騰編制”、“騰資金”,現在是期望提高項目競技水準,為將來在奧運會上拿獎牌服務。不按規律辦事,怎能搞好?

  遲鵬:這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國情。在國內,職業體育的發展往往要基於政府機關的監督和指導,具有中國特色不可避免。我認為“偽職業”這個定義並不準確,而是說這些職業體育來到中國之後都打上了一個特有的標籤。職業體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舶來品,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被本土化,在很多方面無法和國外職業體育相提並論。然而,市場將決定職業體育的最終走向,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職業體育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最終會彌補差距,與國外的職業體育比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