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花單飛帶火中國體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2 09:51:23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願意培養孩子走網球這條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2008年之後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的‘單飛’。”丁叮表示,“單飛”政策意味著網球運動員的培養,在傳統的“舉國體制”之外,又多了一條家庭培養的道路——家庭掏錢培養,家庭享受收益。

  李娜通過網球獲得的經濟回報無疑是誘人的,但像李娜這樣的大滿貫冠軍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鳳毛麟角。

  “現在,一些中國家長在看到孩子確有一定天賦後,並不清楚該如何給成功定義。”丁叮說,“並不是只有成為冠軍才是成功,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成長環境也不一樣,對有的孩子來說,他有能力成為冠軍,對有的孩子來說,也許獲得三四名也很不錯。家長培養孩子,要在目標上有一個合理的定位。”

  “在國內馬術界,近幾年在青少年培養過程中也出現了‘功利化’的色彩,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出成績,斥巨資投入其中,畢竟這是騎在馬上的運動,馬越好勝算越大,所以現在的馬越來越貴,與這些家長的心態變化不無關係。”蘇輝表示,“如果家長為孩子選擇一個體育項目,目的是為了最終揚名,我認為,這種初衷的背後多少暗藏著自私的成分。”

  多少年來,中國的優秀運動員都是在專業運動隊中成長。單飛模式和家庭培養,這些與職業體育掛鈎的概念近幾年才開始出現,但單飛模式和家庭培養並不意味著單打獨鬥。

  “培養網球運動員的投入很大,在國外,青少年運動員在培養到一定階段後就會引入贊助商,以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丁叮表示,“引入贊助,對於家庭和贊助商而言是雙贏的,但雙方的共同著眼點應該是孩子成才,而不是早早就盤算能從孩子身上得到多少經濟回報。”

  “職業體育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很多中國家庭還不了解其中的門道。”丁叮表示,“他們不知道如何尋找贊助商,只知道傾家庭之所有去支持孩子訓練。這樣的做法給家庭和孩子造成的思想壓力太大,孩子只有成功,才能為家庭賺回前期的投入,孩子反而忽略了自己為什麼要參與這項運動。”

  但還是有很多家長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成功或失敗,正如蘇輝所說,“蘇宇梵在小學二年級接觸馬術,後來在初中恰好進入了有馬術訓練課程的北京十一學校,這些年慢慢地堅持下來,加上命運的垂青,出了些成績,對此我們安然接受。但即便沒出成績,能讓她養成每天克服困難堅持訓練的習慣,同樣也是收獲。我們不在意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就是想讓她在青春年少時多一份獨特的經歷。”(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