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不出“虧損魔咒”?體育場館賽後利用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4 06:45:53  


北京奧運場館利用低,圖為老山小輪車賽場雜草叢生,賽道基本被草叢覆蓋。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辦賽必先建館。大凡承辦一項綜合性體育賽事,一個城市至少會興建“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等各類場館。賽事結束後,這些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如何?如何走出場館賽後運營利用的新路?本報今起刊發“關注體育場館賽後利用”系列文章,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兩年前,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綠色、簡約、節儉,讓世界看到深圳“不一樣的精彩”,為這座城市積累下了物質、精神和制度財富。

  其中,秉承節儉辦會的宗旨,場館賽後利用,也是當時相關部門謀劃的重點。兩年後,“後大運”時代,深圳各大場館利用如何?是否能破解大賽後體育場館利用的難題?記者就此展開走訪。

人流少配套差,多個場館很“寂寞”

  “實在太遠了。”深圳李女士第一次帶孩子去深圳大運中心,就被“嚇退了”,“原本聽說這裡可以學游泳,想帶孩子來報個班。但這裡比想象中的還要偏遠,實在不方便。”

  與李女士感受類似的市民,在深圳不在少數。他們慕大運之名而來,卻又因路途遙遠悻悻而返。

  深圳大運中心位於深圳東北部龍崗區,距市中心福田區約35公里,需先搭乘地鐵20多個站,再換乘兩站公交或步行20分鐘,單程用時約兩小時。而且,在場館周邊打車十分困難。

  深圳王先生家住龍崗區布吉街道,偶爾會和兒子一起到大運中心游泳,成為大運中心為數不多的“粉絲”之一。

  “龍崗區體育場館很少,這裡到我家走高速要半個多小時,但也沒有其他更好選擇。”王先生表示,大運中心建設得很不錯,但是卻一直沒利用起來,“難道就不能多搞些活動,哪怕是公益活動都行。你看這個湖這麼漂亮,在這裡被荒廢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