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日男子體操暗戰 差距折射人才培養差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08:24:21


 
  而日本體操同樣如此,雖然過去十年間在團體的交鋒中成績處於劣勢,但這支隊伍從始至終都在積蓄力量要站上團體的最高領獎台。即便這次世錦賽仍然沒有成功登頂,日本體操名將內村航平說:“這不會更改我們今後發展的目標,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直到完成冠軍目標。”

  而在另外一個也具有象徵意義的個人全能項目上,中、日體操之間的對決還遠沒有達到像團體那樣的“針尖對麥芒”,但無疑我們正在向這個目標發奮努力。這批中國隊員像是鄧書弟、林超攀、周施雄等,都是以能挑戰並戰勝內村航平為自己在個人單項上的最大目標,而部分隊員像是鄧書弟甚至在六個項目的動作難度上已經超越了內村航平。

  人才培養差異明顯

  不可否認的是,中、日體操在很多方面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差異性,最明顯的莫過於人才培養機制:中國體操是好苗子最先進入業餘體校,然後是市、省隊,最後到達頂層國家隊,在長期集訓的模式中,人才是“練”出來的,這也使得中國體操人才數量快速萎縮,目前註冊運動員只在2000人上下。

  日本體操人才最先是在業餘體操俱樂部中“玩”出來的,然後是進一步的培養,接受專業訓練,參加比賽。日本體操人數相對充沛,全日本光體操俱樂部就超過了100家,更不要說從事日常訓練的體操人口了。當然,到了國家隊層面,日本體操隊也會對優秀選手進行集訓,他們主要分為夏訓和冬訓,但一次集訓最長也只是一個月左右,短則只有一周。這和我們的常年集訓有著很大不同。

  此外,兩國體操培養出來的運動員類型也有明顯不同,尤其是在2008到2012年間,日本男隊幾乎是一水兒的全能型人才,以內村航平為典型代表;中國男隊則是以單項運動員居多,這一度給我們在團體的排兵布陣上造成極大的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