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運會摘掉“小奧運”的帽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2 09:36:27


 
  “在國際體壇,的的確確有很多奧運選手是參加過大學生運動會的,這是由於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主要就是在學校。所以,這些運動員在參加奧運會之前參加大運會,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因為他本身就是大學生,自然可以參加世界大學生的比賽。”鐘秉樞表示,“應該看到的是,國外這些參加過大運會的奧運選手,並不是刻意地把參加大運會作為參加奧運會前的練兵,而是這些運動員在培養過程中經歷了大學階段。”

  從國際大體聯來說,也從不認為大運會是培養奧運選手的搖籃。

  “參加大運會的國外運動員,沒有太多人把參加大運會當作參加奧運會或其他世界大賽的必由之路,因為參加大運會,對於這些成長於學校的運動員來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鐘秉樞表示。

  從中國來說,逐漸認清大運會的理念是近十幾年的事。

  2003年以後,中國參加大運會的組團工作,由國家體育總局交到了教育部,從此,越來越多非專業運動員出身的中國大學生運動員,出現在大運會賽場。中國大學生代表團對參賽選手的成績目標逐漸淡化,教育交流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類似“以大運會為奧運會練兵”的說法已經越來越少。

  也就是說,直到近十幾年,中國才開始真正理解大運會的理念——國際大體聯特別強調的對學生的教育,以及對他們的體育精神的塑造。

  從規模上來說,大運會是僅次於奧運會的全球性綜合運動會,同時也分為冬季和夏季運動會。亞運會等洲際綜合性運動會的規模也很大,但它們不是全球性的。所以,大運會就有了“小奧運”的說法,但這僅指賽事規模。從內涵來說,大運會與奧運會完全不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國際大體聯根本就不想攀奧運的高枝,正如國際大體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委員會委員申震所說,“對於外界把大運會稱為‘小奧運’的說法,國際大體聯一直是非常忌諱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