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花游姑娘表現出色,獲得了本屆全運會北京代表團首金。新京報 |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回顧新中國體育,全運會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它被認為是新中國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助推器和風向標。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到全面接軌“奧運爭光”計劃,再從“共享全運”“節儉辦賽”到“全運惠民,健康中國”。在全運會58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體育的價值取向不斷豐富,人們看待全運會的視角也更為多元。
全面深化體育改革,努力破除機制障礙
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體育裡程碑式的大事,朝氣蓬勃的新中國運動健兒展示了自信自立、熱愛生活的風貌。而1983年的第五屆全運會,則是中國重返國際奧運大家庭之後的首屆全運會。
在新中國競技體育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中,全運會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1993年第七屆全運會,將全運會舉辦時間調整為奧運會後一年;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的設項全面與奧運會接軌,并將奧運會金牌帶入全運會計算。進入新世紀,中國軍團躋身世界體壇最強競爭者的行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登上金牌榜首位。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負責人表示,全運會是國內練兵的主賽場,是選拔和培養奧運人才的重要渠道和舞台。在奧運爭光計劃中,全運會的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射擊、體操、舉重等項目上湧現了一批高水平競技人才,創造了許多好成績,圓滿完成了奧運會備戰任務,充分發揮了競賽的杠杆和資源配置作用。
另一方面,與中國選手在國際賽場爭金奪銀的形勢形成反差的是,全運會的關注度近幾屆有所下降。面對日益高企的改革呼聲,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全運會也開始積極探求自身新定位。比如,2009年第十一屆全運會關於新建體育設施賽後利用的考慮;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踐行“節儉辦賽”理念;即將舉行的第十三屆全運會公布七大改革舉措,增加群衆比賽項目等。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負責人表示,要以全運會改革創新為突破口,全面深化體育的體制機制改革,努力破除制約體育事業發展的利益藩籬和機制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