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迪麗努爾父親的態度改變了,但中國的很多地方依然在女孩踢球問題上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這使得女足在中國一直是一項存在於“夾縫”中的運動。很多有興趣參與女足活動的孩子因為沒有隊友、球隊,往往只能和男孩一起練習,在小學及初中低年級,身體發育更早的女孩子或許還能夠和男孩對抗,可進入初中高年級,男、女生就會出現身體差異,很多女孩也會因為無法和男孩相比慢慢放棄足球。而且,女足運動員也有不少是從其他項目“跳槽”而來。還不是因為出色而“跳槽”,只是因為在其他項目中沒有前途,不得不選擇足球。
中國女足就有鮮活的例子——隊長吳海燕曾是長跑運動員,婁佳惠原來是練標槍的,張越練過一年排球……
執法本屆世界杯比賽的中國女裁判秦亮,同時還是一名體育老師。她認為,觀念的改變的確很難,需要不斷宣傳,不斷展示足球的價值。而從老師的角度而言,她的做法是以身作則,“有時候你多顛幾個球,多給女孩們做些展示,也許她們就會從此喜歡上足球。”
前中國女足門將趙燕曾表示,女足的當務之急是改變大家對這項運動的誤解,要讓家長知道,其實小姑娘踢球,也是一件蠻陽光、蠻快樂的事情。
從小學到大學,從大學到社會
如果說扭轉觀念很難,需要很長時間,那麼構建完善的人才體系和上升渠道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這包括校內普及和校外提高。校內需要打通從小學到大學的升學通道,校外則要做好學校與女足俱樂部、聯賽的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