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日青少年體質健康數字“差”的背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8 11:08:58


 
  “低年齡段差距縮小,高年齡段差距仍然明顯,與我們體育教學質量不高有關。”在季瀏看來,“科學合理”的方式正是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探索的重點,當前,應試教育的特征在體育教學中體現為“考什麼就學什麼”,導致大量體育課呈現為“三無”課堂,“無運動量、無戰術、無比賽。”正是這種碎片化的體育教育,讓不少學生上了12年體育課也無法掌握一門體育運動,“老師都在教學生‘單項技術’,最後中國學生似乎打籃球只擅長胸前傳球、排球只擅長墊球等,缺乏實戰對抗,更談不上戰術了。”就像不少孩子有豐富的英語詞匯量,卻很難主動開口說一個完整的長句。

  “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成立,主要進行中國兒童青少年與國外兒童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比較研究。本屆論壇上,季瀏發布了《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標準(華東師範大學版)》,完善了部分測試指標和方法,“與國際發展趨勢相吻合,更利於進行國際間的比較”,他表示,這次《公報》也得益於此,但在他看來,每次到日本收獲的不僅是數據,還有日本體育課帶來的啟發,“大運動量、項目特征明顯”。

  “無論30多攝氏度的夏天還是飄著雪花的初冬,學生都在室外的泥沙跑道上穿著短褲汗衫上體育課,下課後汗流浹背,滿身污泥。”季瀏注意到,日本體育課讓學生得到的是完整的運動體驗,並非單一技術的重複學習,“中國的體育課課時算多的,但效率不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