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日青少年體質健康數字“差”的背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8 11:08:58


 
  “日本兒童近30年來身高變化不大,至2000年肥胖兒童有所增加,2000年以後肥胖幾乎沒有變化,反而,偏瘦兒童不斷增加。” 日本名古屋學院大學教授中田貴博表示,在體能方面,“1985年最高,最近30年也呈現顯著下降。”在他分析的原因中,學校之外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正是影響日本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他用一組數據表示,1970年,日本小學生睡覺時間約為晚上9點07分,起床時間為早上6點30分,36年後,睡覺時間變為晚9點42分,起床時間為早6點42分,“最近,這種趨勢已經得到遏制。”但電子遊戲的介入並不容易遏制,在一項針對3歲到6年級兒童青少年的調查中,“30%3歲的孩子、50%4歲的孩子已經接觸電子遊戲,此外,幾乎所有小學高學年學生均玩電子遊戲,且遊戲時間隨年級增長而增加,即使在幼兒園平均每天玩電子遊戲的時間也將近50分鐘。”被電子遊戲擠占的,正是學生戶外運動的時間。

  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國際上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的數據顯示,全球都呈現越來越慢、越來越不動的狀況,缺乏身體活動更是已經成為孩子們的常態。”汪曉贊表示,因身體活動水平下降已經導致肥胖、慢病低齡化,“由此導致疾病、對家庭經濟與幸福的潛在危機不容忽視,有文獻表示,為此造成每年經濟損失,相當於再建3個長江三峽工程或重建大地震後6個汶川新家園。”一場“慢”下來的比賽正在全球打響,而比較之餘,合作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