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內一家銷售世界杯各式道具產品的商戶在做生意。據義烏海關統計,受南非世界杯帶動,當地體育用品的月度出口額連續半年超過1000萬美元,今年前5個月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10%。 |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中國男足雖無緣南非世界杯,但南非世界杯上處處有“中國”的身影。為世界杯“呐喊助威”的瓦瓦祖拉、世界杯用球“普天同慶”都產自中國;長著一頭綠色非洲卷發的可愛小豹子吉祥物“扎庫米”身上印著“MADEINCHINA”;廣西一家乳膠廠製造的“Choice安全套”也成為世界杯專供產品……
南非世界杯的每一個角落裡都充滿中國元素,顯然我們已經通過另一種方式走上了世界杯的賽場,讓全世界人民領略了“中國製造”的強大威力。但是,通過媒體的調查,我們尷尬地發現在“場外的世界杯”──世界製造業的“競賽”中,中國的“戰績”依然不佳,不少人認為此次世界杯上中國商家不過扮演了“賠本賺吆喝”的角色。拿世界杯上五顔六色的假發來說,2001年製造假發的代工利潤能達到30%,從2006年開始利潤嚴重縮水,不到20%,而今年商家的利潤率只有5%—10%。同樣,在賽場上出盡風頭的瓦瓦祖拉,中國企業得到的利潤只有區區的5%。這些數據顯然加劇了人們對“中國製造”被邊緣化的擔憂。在全球產業鏈的環節中,我國的製造產業一直處於末端,利潤微薄、成本居高不下的殘酷現實,使得更多的代工企業已經到了存亡、轉型的關鍵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