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青春更精彩 深圳構築“志願者之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0 15:14:15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從一部 “為您服務”熱線電話開始,義工服務在深圳起步。20多年來,深圳義工群體不斷壯大,注册義工數量由最初的46名壯大為目前的27萬多,陳觀玉、叢飛、高敏、鄭衛寧等優秀義工,成為引領這座改革開放先鋒城市的精神坐標。

  志願服務的良好基礎和光榮傳統勾勒出這座城市的城市性格,也彰顯著城市文明的海拔高度。深圳人常說自己的城市是一座“最有愛”的城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時間做義工,有困難找義工”也早已成為深圳很多市民的生活方式。

  “義工精神在不知不覺中潤澤著人們的內心世界,”深圳義工聯合會會長高正榮說,“我看到的是志願服務在深圳的生命力,是志願精神的深圳接力。”

探索長效機制 構築“志願者之城”

  大運會還沒有正式開幕,數以萬計的志願者就已經忙碌起來。大學生志願者、參加環保活動的小朋友、“藍馬甲”公務員、參加義工服務的來深建設者紛紛行動起來……這樣全民動員的背後,是深圳持續進行的義工服務計劃產生的巨大推力。

  在深圳,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熱衷于在節假日投身志願服務。無論是植樹節、世界地球日還是世界環境日,總能看見中小學生走上街頭,進行公益性社會調查和宣傳等活動。

  本届大運會,25萬名城市志願者全部由深圳市現有的25萬名注册義工轉化而成,他們是大運會志願服務的重要基石。“這次整體轉化,讓深圳義工的素質得到一次大提升。”羅湖區義工聯義工辛明華表示,從4月以來,城市義工們開始接受外語、法律、應急處理、禮儀、大運知識等多方面的培訓。“成為大運會志願者,幫助了別人也提高了自己”。

  “行動——讓深圳更美好”,深圳希望以大運會為契機,推動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活動的法治化、社團化、基層化發展。

  遍布深圳的志願者服務站——U站,成為城市實踐創新的窗口。採用社會共建的模式,讓社區的企業、學校成為U站的真正主人,深圳在探索建立志願服務長效機制等方面有了不少新的嘗試。今年暑假,全市開展了“小手拉大手,齊做大運志願者”的家庭志願活動,已有400多所小學與城市U站結對,並帶動了90萬名家長參與志願服務。在大運會主場館所在的龍崗區,U站的運營模式更有新意。該區向社會公開招募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承擔U站服務,最終的“社會共建單位”名單共列有256個單位,包括機關單位、學校、企業、社會機構、社區等。(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