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被稱為中國體育用品業“晴雨表”和“風向標”的體博會11日在福州落幕。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器材裝備中心副主任彭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屆體博會反映出中國體育用品業已走出前幾年的低穀,但整個行業競爭力未見有根本性的提升。
此前幾年,受業績下滑影響,不少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為了節省開支,或縮減在體博會上的參展面積,或放棄報名參展。但本屆體博會共吸引1124家中外企業參展,參展品牌數量超過2000個,企業簽約面積首次突破65000平方米,均創下歷屆體博會之最。
彭曉說:“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國體育用品業的複蘇態勢十分明顯。”
在歷時4天的體博會期間,彭曉走訪了近百家參展企業,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他總結說,本土運動品牌的產品質量在繼續提高,科技含量也有所提升,但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科技創新研發能力不足、產品附加值較低,與國外知名品牌競爭時仍處於劣勢。
去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以及全國有5億體育人口的目標。如果按照5億人每周不少於兩次、每次參加不少於半小時的體育活動來算,就有幾百億人次體育活動的體量,運動服裝、鞋、器材、場地和教練就會有全方位的需求增長。因此,彭曉認為,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體育用品業有望迎來又一個“黃金十年”。(來源: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