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反思中國體育:不做金牌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1 08:05:46  


 
  如果爭論停留在此,還不算超出討論的範疇和體育的層面。但殷寶林的另外一句話,讓這場爭論偏離了本該理性探討的軌道。他直接將矛頭轉向了質疑楊明的動機:“某些記者為出名,總是炮製一些所謂高論,這簡直是顛倒是非!我們代表團的同志都不會予以理會。”

  新華社記者PK某局長,這種公開的劍拔弩張,使得賽場外迅速搭起了一台比亞運會本身更加吸引眼球的大戲,並引來了眾多圍觀者和參戰者。

  著名足球評論員黃健翔表示,自己“義無反顧地站在楊明老師這一邊”。中央電視台體育節目主持人張斌則認為,楊明的言論是反思金牌,並不是不要金牌,“看看三大球,你就會知道,傳統的體制已無法解決中國競技體育遇到的所有問題了,而中國體育怎麼可能僅僅是競技體育呢!”

  還有人把楊明過去的“出名經歷”列出來 “昭告”對方:22年前漢城奧運一篇《約翰遜欺騙了世界》,楊明早就名滿天下了;2001年足球掃黑,楊明又是代表中國新聞最高規格的一杆筆,風雲再起。 楊明得過兩次中國新聞獎,6年前還得過羅納德.裡根新聞獎——《體壇周報》副總編輯楊毅如是說。

  但有些人似乎並不會因此停止誤讀。

  11月19日,《北京日報》發表署名“毛曉剛”的題為《對競技體育少些諷刺為好》的評論,稱楊明的觀點“雖不至於顛倒黑白但也是無稽之談,純屬危言聳聽、嘩眾取寵”。

  對於上述超出體育層面的質疑,楊明表示,大棒子終於來了!19日中午他即在微博上表示不想駁斥,“因為,我說的是‘前門樓子’,他偏說是‘糟老頭子’,猴吃麻花,擰巴。”

金牌工程?公眾眼中早已是浮雲

  當媒體上“大棒”橫飛的時候,中國民間對本屆亞運會和金牌的態度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11月20日,本報記者在北京街頭進行隨機小調查,接受採訪的13名路人,分別就“你是否關心廣州亞運會賽況”和“金牌第一是否令你更加自豪”兩個問題發表看法。第一個問題中,有8人表示不關心賽況,原因是“沒有懸念,不好看”;第二個問題中更是有9人選擇了“否”。

  這是一個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果。

  遙想6年前雅典奧運會時,中國民眾對金牌的關注熱情還相當強烈。北京申奧報告撰寫人之一、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孫葆麗教授當時通過《國際先驅導報》特意提醒讀者,不要過於關注金牌,因為就奧運會本身而言,金牌不是一切,不該盲目為金牌賦予過多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