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反思中國體育:不做金牌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1 08:05:46  


 
  短短六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尤其是經歷了北京奧運會主場作戰金牌第一的洗禮過後,金牌的光環正在中國公眾心目中逐漸褪去,而它所帶來的特殊“邊際效益”——驕傲和自豪感——也自然被淡化。

  在這場論戰中,眾多網友留言多數力挺楊明的事實也顯示,上述變化早已發生。

  “支持楊明,如果國家能把每年投給競技體育、精英體育撥款的50%用於全面健身,群眾體育的開展就會大大加強。”江蘇南京網友“最深的洋”認 為,現在工薪階層體育鍛煉的成本太高。另一位來自山東青島的網友說得更加實在:“開始,以金牌為龍頭,拉動體育強國;形成集團後,應該全國強身。說實話, 現在對金牌真的麻木了。”

  同樣,在一家網站所做的“中國體育是否應淡化對金牌的追求”調查中,85.6%的網友(9703票)選擇了“是”。而接受本報採訪的一位公司白領也表示,中國人已經過了靠金牌激發愛國熱情的階段,“時代不同了,金牌不過是浮雲,體育應該回歸本身的位置。”

群眾體育,難以言說的尷尬

  只是,中國體育會那麼容易就回歸本位嗎?

  早在1995年,《奧運爭光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就已經正式出台,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比翼齊飛”:全民健身與奧運爭光比翼齊飛,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

  然而15年來,與前者在競技體育上轟轟烈烈的“真抓實幹”相比,群眾體育被忽略已是公認的事實。

  “一方面是競技體育輝煌到頂點,一方面是國民身體素質,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持續滑坡?邏輯上兩者不矛盾,但在各省市高度重視金牌,把金牌當成政績工程後,誰都看到了兩條腿只剩下一條腿。”楊明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諱。

  中國體育界元老魏紀中儘管並不完全贊同楊明“派業餘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觀點,但他也坦承,最大的一塊群眾體育——學校體育,現在的確被忽略了。

《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家體育總局每年拿出本級所留用體彩公益金的60%用於全民健身計劃,40%用於奧運爭光計劃。但對於這個規定的實際執行情況,11月24日,浙江省體育局前局長陳培德在浙江衛視中表示並不樂觀。

  群眾體育是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基礎。如果基礎出了問題,影響可想而知。

  有數據顯示,中國現有2億人體重超重,其中6000多萬人患肥胖症;大學生因正常體育運動猝死現象近年不斷出現,身體素質不合格率更是扶搖直 上;中國人均體育設施在世界上排名相當落後。以北京為例,2009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健身活動支出73元,“還不夠看兩場電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