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正義 |
|
張國城 |
林正義:壓縮美國在東亞海域自由活動空間
剛才丁教授提到比較多的是殲20,不過從今年1月開始,到2015年也是中國大陸太空計劃進入新的階段。過去,中國大陸已經有一些短期太空飛行,無論是2003年10月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飛行21個小時,還是2008年9月神七發射成功、翟志剛在太空漫步停留68個小時,都是短期。從今年開始,除了殲20試飛之外,2011到2015年的太空計劃,朝著長期在太空站駐留的方向發展。另外,中國大陸在有關於登陸月球部分,從今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20年達成登陸月球目標。所以在這個階段,中國大陸是相當積極、按部就班地發展太空科技。
從2009年中國大陸國慶閱兵到今天所展示的一系列軍事新科技,都透露出中國大國地位的意涵,而最重要的是對美國、日本、印度的牽製作用,達到孫子兵法講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讓這些國家的對中國、對台政策,要更一步思考中國的軍事科技發展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國防力量的崛起。
其所引申的意涵,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對美國。最近這2年美國經常討論所謂的A2AD(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我們“國防部”叫做反介入與拒止,基本上要讓美軍思考要不要在台灣海峽附近進行干預。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決定,一旦美軍決定干預,area-denial就是要讓接近台灣的美軍行動受到更大限制。
所以在2010的2月美國公布QDR四年期的國防評估裡面,有針對這個A2AD議題。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美國也密切注意伊朗,不過真正A2AD的主要威脅還是中國大陸。美國海軍、空軍、國防部,針對A2AD召開一連串會議,不能說這些都與中國大陸軍事發展有關,但是有相當大的針對性。所以美國國防部舉了一個例子,去年10月美國海軍、空軍各個不同的軍種,召開如何因應抗擊A2AD戰略的研討,討論如何建構空海一體戰的概念,去評估A2AD對美國所造成的威脅,去進行一些戰術上的因應。所以在如何看待中國大陸科技部分,除了有近況與趨勢外,我覺得最主要是美軍最擔心A2AD的部分。我認為,日本、台灣,或是越南,都沒有能力因應中國大陸軍事科技快速的發展。
整個中國大陸軍事科技的發展對東亞戰略局勢的影響,對中美關係來講,除了這種空海一體戰的概念(Air/Sea Battle Operational Concept)去對付或因應A2AD之外,美國與中國大陸從今年開始,包括胡錦濤訪問美國,在中美聯合聲明裡面,兩軍交流的恢復,包括總參謀長陳炳德訪問美國、中國大陸航空航天的代表團在今年要訪問美國;雙邊的軍事交流會按照2010年本來所規劃的方向進行。
所以中美關係在中國大陸整個軍事科技快速發展中,可能美方會希望集中在幾個對話上,比如說核武,美國邀請靖志遠訪美,但是靖志遠都還未到美國去;另外像太空計劃,這應該也是美國與中國大陸對話的第二個焦點;第三是有關於飛彈防禦,我們剛剛也有提到過;第四個部分是網路安全。美中軍事交流應該會集中在這四部分,美中的關係比較大是經濟合作的夥伴,是綠色能源的夥伴,然後胡錦濤到美國訪問,也希望能夠提升到全球夥伴的關係。
所以對中美來講,整個軍事科技,我認為對美國有很大的衝擊,這個衝擊是說,美國須思考要付出哪些代價,在台海不穩定或其他國家與中國大陸衝突的時候,美國介入所產生的風險。對東亞戰略格局來說,美國長期在東亞,不管是在公海、還是在專屬經濟海域,暢通無阻的自由活動空間已經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對美國來說,在東亞要開始去面對一個軍事科技快速發展的中國大陸、還有它所帶來的一些美國在整個東亞地區的政策要有所調整,這是過去所沒有的,也是美國需要去面對的。
張國城:大陸軍事科技發展不會影響東亞局勢的穩定
很榮幸有機會到中評社,討論台灣如何看待大陸軍事科技的發展。我有幾個不成熟的意見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報告。
第一,中國大陸軍事科技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但戰爭是需要考量相對實力的事情。所以,中國大陸軍事科技發展對其他國家可能產生的威脅,某種程度需要和其他國家的相對發展一起考慮。
第二,在趨勢上,因為政治與外交上的原因,中國大陸傳統上強調自立發展,而不是大規模地向外引進。自力發展的好處是,一旦發生衝突危機,不需仰人鼻息。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問題,譬如在軍工研發立項上不透明,同時經常有走彎路的情形,所以不管是在陸海空的裝備上面,中國都有許多裝備不是研發之後沒有立項,或是立項之後沒有成軍服役,或是成軍服役之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形成戰鬥力的情形。所以,我對大陸軍事發展持比較審慎的態度。
第三,在東亞戰略局勢上,2009年7月28日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裡面,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曾表示,中國的核心利益第一是維護基本制度與國家安全;其次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三是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維護基本制度與國家安全列為第一,可見中國本身在國防發展上還是以維持現有的穩定為重。另外一方面,現在中國的周邊環境也是相對較穩定的態勢。周邊國家包括日、韓、俄,中國和它們都沒有根本的對立因素;跟美國當然在戰略上有若干的歧見,但是中國沒有與前蘇聯一樣,完全是以軍事發展作為國家的重心。而且中國軍事發展也不是朝向西方國家,包括美、日進行對抗態勢;與日、韓也是各自的第一或次大的貿易夥伴。所以目前的東亞局勢還是穩定發展的態勢。
中國對外也經常表示說不稱霸,不威脅其他的國家。就各國局勢相對態勢與本身發展的狀況來看,中國的說法還是可信的。縱使有少數的新式武器,大概還不至於在現階段具有關鍵影響,特別是在其成軍服役、形成戰鬥力、發展相對的配套裝備上,都還需要相當的時間。而且,早在二次大戰的時候,其實戰爭就是系統和體制的對抗,任何一國持有少數的新式武器,並不足以完全決定戰爭的勝負。就這點來說,東亞局勢還是相對穩定。
對於台灣問題美國可能會有的思考
但是對於美台關係,目前基本上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美國現在可能已經在設法尋求台灣發展的臨界點。也就是說,如果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相互合作繼續發展下去,到了一個情況,美國很可能就必須認真面對全新的亞太戰略環境,實際上我認為美國很可能已經這麼做了。也就是海峽兩岸有走向進一步的政治統合或和平統一的可能,特別是在現在經貿依賴非常密切、各自在許多議題上不斷進行合作的時候,這個是有可能的。
中國大陸如果承諾和平統一台灣之後,不以台灣做為對抗美國的基地,也不威脅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利益,那麼美國方面對兩岸統一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與政策,隨著中國大陸逐漸的崛起強大,這點是可以考慮的。特別是以中國大陸現有的軍事實力,與美國還是有相當的差距,不像當時的蘇聯具有將革命推展到全世界的戰略野心,而且中國大陸也與美國有許多經貿合作,中國大陸很多的領導人、菁英、知識分子都與美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要中美兩國的領導人各自相信對方對自己有相當高的敵意,可能發生衝突,我想不太可能。因此,對於台灣問題,美國可能即將會有全新的思考。
從上次奧胡會可以看出,台灣問題已經不再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從過去先“總統”蔣公時期、蔣經國“總統”時期到李“總統”、陳“總統”時期,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台灣都是北京與華盛頓發展關係的主要障礙。在馬“總統”執政之下,很明顯這個戰略態勢已經改變;過去在“中華民國”這麼長的歷史以來,基本上都是把中國大陸視為主要敵人,包括軍事上的威脅和政治上的威脅,但是現在,至少已經是經濟上的夥伴,甚至是社會發展上的一個夥伴。這個情況對亞太局勢的影響,我認為比大陸任何一項新式武器的發展,都是更關鍵的因素。
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個人認為,目前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不斷成長,雖然與美日相對抗或解決所謂的戰略問題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可是對台灣的領先態勢是慢慢在加大。如此一來,未來北京方面“促談”的壓力可能會增加,就是壓迫台灣走向政治談判的壓力會增加;因為中國大陸軍事實力提升,同時兩岸依存也愈來愈深,現在兩岸關係發展也慢慢與軍事愈來愈沒有關係,但是以後會如何就很難預料。
畢誠倵:殲-20的政治含義遠大於軍事含義是中國“巧實力”的展現
殲-20試飛成功後,最讓外界感到意外的倒不是隱形戰機本身,而是此次中共處理殲-20試飛消息的方式,所顯現出來的巧實力(smart power)政治含義遠大於軍事和科技含義。
眾所周知,互聯網在中國大陸是列為非常敏感的訊息管道,然而自1月10日殲-20在跑道上滑行開始,大陸許多網站就在做殲-20實況轉播,大陸網路警察一反常態居然完全不加以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