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王博弈對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的影響:藍營觀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6:36:28


謝明輝
龐建國
 
  馬的失智行為無黨內支持
  造成極為被動的政治後果

  今天馬本身堅持關說是不對的,而對於兩個黨重要的議會領袖,是這樣的哥倆好,全民如何看待?因為手段的不當,模糊了整個價值,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我曾經對權力結構做分析,馬如果不再處理,他可能連中間支持藍營的人、較冷漠的支持者,轉向支持親民黨或新黨,對於國民黨的版塊會有高度的影響。

  馬王事件,對藍營政治生態有何影響?在王回到機場舉行記者會當天,藍營立委到機場接機,這是支持還是人之常情?為什麼第二天之後立委也不見了?所有的立委挺王,真正敢講支持司法關說嗎?現在所有在談的,就是馬手段粗糙。手段拙劣可以彌補,今天不管連也好、吳也好,都在尋求馬的妥協與尊重。因為長期以來,連吳兩大系統輔選,馬卻對他們如此不尊重,他們只是在此事件上引爆,如果馬願意妥協、尊重連吳,這些力量就回來了!

  何以吳敦義說事緩則圓?這不是說不處理,大是大非沒有妥協空間,而是在手段上事緩則圓。這樣的意見馬不聽,反而去聽羅智強的非鍘不可。這就看到了馬班底的特殊一面,就是自己在畫小圈圈。把原有的政治奧援與社會奧援全部切割,我不曉得是什麼因素,讓馬做這樣失智的行為?我認為他失去理智,一個模範生怎麼會成為這樣呢?

  從前面分析,馬王事件對台灣政局的影響,王的支持率,也沒有太多價值的正當性,頂多5%,這是高估了。就這件事來說,應該很快就過,馬也可以化危機為轉機,這是一個改革契機。對馬來說,是要做與不做的選擇。如果馬還是認為他是模範生,他是最強的,什麼力量都不靠,只靠自己的判斷,結果絕對是一敗塗地。假如馬懂得做一定的尊重,自己承認錯誤、做妥協。妥協不是對王妥協,而是對連吳,以及原來支持他的這股力量,做一定的妥協尊重。不是對王,王本身沒有力量。如此是可以重新把政治局面調回來。

  對於能否在立法院順利推動法案,只要王的事情沒有處理掉,中選會的公文已經到了,立法院不處理,走司法路線。行政院就不應該出席開議,絕對不讓立院開議,也不出席,法案落後就落後。重新把整個氣勢與格局做出來,把大是大非的原則確立下來,法案自然就會過。

  2014、2016選舉不樂觀

  所以在此情形下,重點是在2014年與2016年選舉,假設現在的模型不變,2014與2016也不要玩了。因為主帥所有的判斷都是失智,而且他還掌握黨主席權力,權力一把抓,又不讓別人參與分享,結果一定垮。所以馬本身要知道,國民黨不是他一個人的國民黨,這些人要不要組合起來反馬?假設馬不知道要調整自己,這些人會為了救黨與護黨,聯合起來對馬做抗爭,絕對不是王的因素。

  我也感覺很痛心,為什麼這麼多憲政學者,對於綠營說此為憲政亂象,民進黨是在誤導,但沒有人站出來為馬講話。這也顯示馬平時沒有尊重這些學者,把這些智庫都請到一邊,我就先提到這裡。

  謝明輝:事態的發展出乎馬的意料

  聽完楊、林兩位憲政大學者的高論,受教很多。我從事態發展的觀察面來做報告。首先,馬王之爭的本質,馬的本意是堅持大是大非的司法改革理想,方向正確。馬認為王金平院長逾越了司法紅線,堅持用霹靂手段,動用黨紀開除王黨籍進而拉下國會議長的寶座。這是馬堅持大是大非必然產生的結果。

  第二,事情的爭議點在於,外界認為馬動用特偵組非法監聽,檢察總長黃世銘越級向總統報告,在野黨比喻這是台灣版的美國水門案件。馬為了開除王黨籍,召開記者會手法異常粗暴及粗糙,因而被外界形容為九月政爭,模糊了司法改革的焦點。

  事情的演變,從大是大非演變為九月政爭,外界用“馬王之爭”形容,國家的行政權與立法權對抗,司法公信力成為陪葬品。國民黨黨內大老、各縣市首長及立法委員紛紛與馬做區隔,造成國民黨分裂危機,大家看壞國民黨的未來,更使馬身陷在野黨罷免及彈劾的風暴,成為全民指責的焦點,民調屢創新低,這是馬始料未及,因為演變非其所能控制。

  再者,關於馬王之爭對藍營政治生態的影響:馬王權力的消長?國民黨權力結構與政治接班的影響?我的觀察如下,馬仍然控制國家及黨機器,雖然民調創新低,不影響其權力的運作,但未來控制黨內提名權將是一大挑戰。據各家媒體民調,王因禍得福,成為藍營的人氣王,且王僅次陳菊擁有60%的支持度。如果最後馬王和解,王持續保有黨籍,未來國民黨四大家族可能共推王爭奪黨主席;如果爭取到大位,就成為藍營新共主,將有機會成為2016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而馬人氣低迷,對於指定接班人將力不從心,尤其是對副總統吳敦義及行政院長江宜樺未來接班佈局將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國民黨面臨嚴重的執政危機

  有關馬王之爭對台灣政局的影響:是政治改革的契機還是影響政治效率的運行?執政黨政策法案能否順利推動?對2014七合一選舉和2016大選的影響?我個人觀察是,馬王之爭嚴重影響國民黨的團結,馬民調屢創新低,被形容是一人國民黨對抗大多數的國民黨,有4/5的藍軍站在馬的對立面,這是馬最大的致命傷,如果馬王不能和解,外界並不看好明年國民黨七合一選舉,尤其是藍營執政的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嘉義市及澎湖縣最危險。如果此事件長期延燒,民進黨將輕易獲得勝利。因為這幾個縣市,藍綠的支持度僅為伯仲之間的差距,稍有差池就翻盤。即便此事件持續延燒,台中以北縣市:苗栗縣、新竹縣市、桃園縣、雙北市與基隆市,還是藍軍的天下,綠軍無可動搖,民進黨還沒有辦法越雷池一步,但如果明年七合一選舉國民黨保住北台灣,中台灣卻淪陷,外界將視為國民黨大敗,將會發生骨牌效應,如此2016年政黨將再度輪替,那就是我們推動兩岸關係最大的挫敗。

  馬啟動這次鍘王行動,外界稱九月政爭。根據媒體報道,王雪紅為了政局安定,9月8日前往總統府見馬,結果馬派羅智強接見,羅說了一句話,“你把自己的公司事務管好就好”,意思是不要管我們的事情,王雪紅憤而表示,只要有羅智強在的一天,她就不進總統府。“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這是執政不變的法則,因而對馬英九發起九月政爭而觀感不佳,馬將成為明年七合一選舉國民黨候選人爭取支持的最大包袱,沒有人敢要馬上台輔選。七合一選舉如果國民黨大敗,萬一中彰投、嘉義市與澎湖同時淪陷,將產生骨牌效應,影響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可能執政,政權再次輪替。這是大家目前最焦慮不安之點。

  民進黨蘇蔡之爭白熱化

  九月政爭,民進黨出現重新執政的曙光,所以民進黨四大天王蠢蠢欲動,各大派系合縱連橫,可預見明年民進黨黨主席之爭將白熱化,異常激烈,因為按照民進黨的慣例,誰贏得黨主席,誰就是總統候選人。也就是說,在2014年坐上黨主席寶座的人,最有可能獲選為2016年台灣的總統。所以蘇蔡之爭,激烈程度不會低於馬王之爭,而且暗潮洶湧,沒有和解跡象,也沒有轉圜的空間,因為內鬥與外鬥的本質都只有一個,就是總統大位。

  馬王合作國民黨才不會分裂
  期待馬英九認清現實

  最後,未來法案推動順利與否?端看王金平的配合度。馬王之爭已進入司法程序,不管願意不願意,曠日廢時,一時難有結果。抗告再抗告,地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駁回再駁回,更審再更審,一個循環下來非兩年半不可,結果立法院長也做完了,馬政府的執政也差不多結束了,馬王之爭的事實本質,將變得毫無重要性,對於馬想通過的重大法案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我呼籲,馬王要合作,台灣才不會空轉,國民黨才不會分裂,法案才能順利推動,這是馬不得不認清的現實。如此,才是國家之福,人民之幸。

  馬如果有絕對力量,壓制王金平並開除黨籍,我全力支持沒有問題,因為國家會在馬的主導下繼續前進。我最害怕的就是兩列火車對撞,國家兩部機器行政與立法對決;馬擁有國家機器與黨機器,王擁有民意、在野黨的支持與立法權的運作,剛好形成五五波對決,超越藍綠、族群對決,甚至還把司法拉進來做陪葬。監聽國會案的延燒,將使檢察總長黃世銘下台、去職。國家機器無法運轉,台灣失去國際競爭力,是我最擔心害怕的事情。所以,唯有和解,才能避免行政權與立法權對抗、僵持。

  龐建國:馬王之爭是價值的爭議
    也是權力的爭奪

  剛才三位都把形勢分析得很清楚。我的看法是,馬王之爭既是價值的爭議,同時也是權力的爭奪,這兩個性質都具備。在價值爭議部分,主要是兩個人對於政治運作有不同的思維。大家都曉得馬英九總統有道德潔癖,在此情況下他對於政治運作所允許的灰色空間很小。但是王金平院長的政治風格,則是認為政治的運作水清會無魚,需要一定的灰色地帶,才可能進行利益交換,並透過利益交換來解決問題。如果他們兩人的互信程度高,這兩種不同風格在政治運用上,其實可以形成黑臉白臉效應,相輔相成。但是,問題在於他們彼此之間缺乏互信,而兩人心結的主要根源,是2005年國民黨黨主席的選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