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馬王博弈對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的影響:藍營觀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6:36:28


 
  國民黨的迷思與應有選擇

  重新改選對國民黨來說,是利多於弊。國民黨都看不到,想到選舉就嚇得要死。為什麼利多於弊呢?這一次立法院不分開來選,下次就是2016年與總統大選同時選,國民黨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迷思,以為同時選可以靠立法委員綁地方樁腳,來支持總統選舉。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而且政爭到這個程度,這些立法委員也不見得像過去一樣,會請馬來站台。明輝兄也講了,這次2014誰敢請馬站台?將來產生出來的候選人,一定也是傷痕累累。以過去模式,認為立法委員與總統一起選對國民黨有利,這樣的情況在將來是不會發生;甚至會不利,不利的原因是國民黨內部分裂,立委候選人罵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也不願意配合立委候選人,這些我們現在就先不預測。

  現在改選立委對國民黨有何好處?剛剛建國兄提到的,現在幾個重要法案如服貿協議,就拿到這次立法委員改選做訴求,立院老是大黨遷就小黨,我們要做改革等等。以現在氛圍來說,與2007、2008年完全不一樣,2008年以前,你說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有多好都是想像,因為兩岸並沒有真正往來;2008年之後,三通、觀光開放,兩岸經濟效益已經深入社會民間,不相信你們坐計程車與司機聊聊,連司機都感受,隨便哪個司機都載過兩、三個以上的大陸客。

  所以,你在立法委員改選的時候,把兩岸將來發展的議題搬到檯面上,民進黨一定穩贏嗎?我非常懷疑。這也逼得民進黨在2014年地方選舉前表態,對於2014,我認同明輝兄的看法,我也不認為國民黨有什麼優勢,所以為了挽救2014年的頹勢,你把立法委員改選與2014年地方選舉合併舉辦,對國民黨都是利多。這樣一選下來,現在所有的問題全部解決,因為你不可能再讓王金平當不分區代表。

  假如台聯願意提王金平當不分區,這是最好的選擇,台聯得票率正好是2-3%之間,過不了門檻。就讓百姓對王金平做信任投票,假如過不了,王就不是立委;假如過得了,王只是小黨委員,也不可能選上院長。就讓百姓公投一下是否接受王在立院的所作所為。如果台聯得票率衝過5%,就代表是王金平的功勞。否則的話,今日王在民間聲望全部都是想像,要開票出來才知道。

  這樣的過程產生出新的立法院,除了有關兩岸法案議題提前做解決。第二,立法委員產生出來的新領導階層,我剛剛說過,如果馬王是權力鬥爭,立法院改變不了;如果變成價值之爭,就是因為立法院長信用操守問題,才要改選,將來再產生的立法院長,就有基礎來做大刀闊斧的立院改革,包括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政黨協商。

  如果不照我的戲碼來演,還是拖到2016年才選,或是假裝沒看到王金平,對於政黨協商,任何繼任的立法院長有膽子敢改嗎?絕對沒有人敢改。所以馬英九先生要不要在歷史上留名,就看他這一舉,這完全是合乎憲法的做法,按照憲法所賦予的權力來做,馬如果怕茲事體大,最後台灣就是自求多福。謝謝!

  林忠山:真正的憲政危機
    很多問題要思考

  謝謝泰順呼應,我不知道他也這麼認同江宜樺不該出席立院議會。真正的大是大非就在這樣的環節上,這才是維護憲政。結果現在江出席了,藍委也配合王金平起舞,那才是真正的憲政危機。大家對憲法不了解、對選舉制度不了解。王金平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國民黨只要敢喊出來,全部的立委都退出不出席;假如有也就兩三位,王就把這兩三位帶到台聯黨,因為跟台聯最麻吉,到民進黨不恰當。因為王金平與柯建銘雖然是哥倆好,但畢竟沒有歷史淵源,還是到台聯黨。

  剛才明輝也特別提到一定要和,我個人感覺是如果馬向王求和,國民黨才是崩盤,面對一個只有5%支持度的人,即便是現在民調聲望50、60%,請問一下民進黨45%的基本盤當然支持王,還有一部分的人,認為王有點委屈。但是從數字上來考慮,王真的有影響力嗎?其中還有一個情形是,對於連戰系統與吳伯雄系統,一個是顯、一個是隱,到現在還沒做完全的表態,事實上也是在等馬的訊息。所以我想有很多可以再思考的地方。

  但是在2014年、2016年很多人會擔憂,如果馬這次不處理,不展現真正的魄力,那會輸得更慘。馬的魄力起來後,對藍營的號召,儘管前面有瑕疵,處理過後,反而力量會凝聚,後勢看好。畢竟這是柯建銘的案子,柯願意接受審判,好好在案子上做處理,我不相信整個檢調體系沒有王與柯的資料。我們看不懂的是,為什麼他們還能這樣關說,抓不準,檢調系統的資料,馬真的都不用。現在沒有人願意針對這件事去談,因為也沒有資料,資料在馬手上,馬不用,這是很特殊的現象。

  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還要看藍綠對決因素

  回頭來談這對兩岸產生的影響。事實上,假如國民黨因為馬王事件而分裂,當然會有影響。假如只是排除5%的力量,重整立法院的結構,我想影響是非常有限。對兩岸的影響會落在藍綠對決的因素上。剛剛龐教授特別提到,九二共識已是美中台共識,但是民進黨要不要對這個部分做一定的處理?當然這是一個大關鍵。我們來考量,綠營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本身?它可能不會接受,而是把它模糊化。就好像它原本不承認中華民國,但是調整後,現在說台灣是已經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他本身也隱然接受這個東西,所以對兩岸可能的影響,還是在藍綠對決。綠營的調整是最大的變數。我所知的是綠營對此議題,在做審慎處理,為了選票沒有什麼不能談,綠營是從選舉起家。

  再來,目前來說,服貿協議是最關鍵的,服貿協議通過,得利的人會鼓掌、強力支持嗎?得利者不會回頭稱讚你、也不會為你護航;反而是沒有過的情況下,才會大聲疾呼,要爭取他們應該擁有的權利。所以我看兩岸事務,現在是考驗台灣民眾智慧的時候,台灣民眾面對這些議題,都是隨著媒體起舞,自己判斷力有限。假如不嚐到惡果,很難修正。服貿協議就是對絕大多數的百姓是好的、對台灣的經濟是好的,但就是有人作梗,還有媒體搧風點火;我認為也該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東西暫時停擺,所產生壓力或許對藍營反而是好的。

  立法院換一個院長,少了王金平,立法院就不能運作?我當過民意代表,換個院長或議長對議事的運作沒有影響。反而是,國民黨本身對於是否動用警察權,王堅持不要,但是整個黨團的意志是要,如此才能顯示整個國民黨的魄力。在最杯葛嚴重的時候,我記得立法院院長被圍在一個角落,聲音不確定有幾個人聽到,全場亂哄哄,就有人宣讀法案,議事槌一敲就通過。那一刻,大家都在作秀,我們也看到王柯是私下拉手、表面這樣在玩。你要告訴大家,國民黨不一樣了,堅持要通過好的政策、展示不一樣的國民黨。

  謝明輝:馬團隊及國民黨的生態與現實

  剛才楊教授用憲法的高度提出解決方案,我非常佩服。林教授也呼應用憲法的手段來解決。用憲法的手段解決馬王之爭議,理論上OK,但實務上能否推得動?這是一個重大的難題。我到立院向藍營立委做調查,找他們談,我發覺藍營的立委沒有幾個站在馬那邊,都是站在王這一面。每個人都主和,因為會影響大家的連任,更何況要倒閣解散國會,重新改選,形同逼立法委員引刀自宮,根本與現實脫節,不可能同意,如果是在野黨提倒閣,藍委必會團結一致對外,馬江形同解套,如果是國民黨提倒閣,事情將變相當複雜,萬一操作稍有不當,擦槍走火,無疑提前引爆國民黨內鬥,馬政府分崩離析,這是下下之策。

  解散國會與重新改選,理論可行,但實務不行。立法委員不願改選,四年的任期兩年就結束,試問誰願意?所以我認為,事情演變至此,如果馬王的力量對比是八比二或七比三,我們全力支持馬英九沒有問題,國家仍可繼續往前邁進。可是現在到了臨界點,呈現五五波的力量對決,藍營就會產生兩條路線,一條是主戰,一條主和。而在這五五波力量的對決點上,我們站出來呼籲馬王一定要合作,共同推動國會與司法的同步改革,這才是台灣目前最需要解決的重大事情。

  台灣競爭力論壇自2008年成立以來,始終支持馬政府,卓毋庸議,論壇至今已舉辦近五百場的活動,大小戰役無役不與。但是到了五五波決戰點上,我們必須叫停,呼籲雙方和解且馬王要合作,是我們最大是大非與最艱難的選擇。

  九月中秋連假,我下南部調查,以前TVBS公佈的民調,馬的支持度為13%,藍營支持者都認為是綠營潑髒水抹黑所致,不是事實,但當九月政爭發生後,馬的支持度一路往下掉,只剩11%,終讓藍營支持者看清事實,這麼大的九月政爭,馬竟然只孤軍奮戰,連最起碼的戰鬥三人組都無法成形,連最重要的幕僚,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在戰事方酣的時候半途開溜。兩軍對戰最講究士氣,羅智強的開溜,視同逃兵,嚴重影響軍心與外界觀感,應永不錄用。馬英九啟動九月政爭,但戰鬥力卻如此薄弱,讓外界看破手腳,馬總統想不一敗塗地也難。

  此次政爭,馬吳體制是另一個觀察的核心。副總統吳敦義建議事緩則圓,馬不聽建議,刻意疏離吳敦義,外界怎麼看待?正副總統是不是在思想上、意識形態上及行動上已產生分裂分離?這對馬的向心力及團結有一定的殺傷力。馬吳體制,能否把國家繼續運轉下去,各界均拭目以待。

  馬王之爭態勢逆轉

  馬英九將九月政爭定調為大是大非的本質,但為何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除了馬將大是大非的格調拉的太高,讓人覺得大是大非像天邊的彩虹,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吃不到也摸不著,與我無關。而王金平的關說,卻是台灣社會日常現況的縮影,也就是大至司法關說,小至上幼稚園,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而且整個社會全為參與的共犯結構,可說是無人不關說、無事不關說、無時不關說、無地不關說、無物不關說,所以民意的支持度高下立判,就以年代電視台的民調來說,馬英九的支持度只有9.2%,王金平卻為80.5%,可為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