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印關係的變化與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16:26:40


唐奇芳
 
  唐奇芳:中印可以樹立新型大國關係模板

  目前的中印關係總體是向好的。在微觀層面,有一種總體向好的趨勢,比如在中印聯合聲明裡有一個跨境河流問題,跨境河流一直是中印之間特別敏感的問題。對中印關係發展有長遠影響的另一個進展是“中印緬孟經濟走廊”,這提出來其實已經十幾年了,一直沒有任何變化。2013年,最開始的行動是弄了一個汽車拉力賽,接下來就真正進入到經濟層面的合作了。為什麼“中印緬孟經濟走廊”能夠付諸實施是一個很大的實質性進展?我覺得除了中印雙方的變化,其實在整體上國際環境的變化對中印關係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近些年來,WTO搞不動,亞洲出現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因為全球的路被堵死了。雖然多哈會談召開了,但大家都對它不抱希望。對於亞洲這個發展這麼快的地區,世界的目光都放在了東亞,印度其實也希望成為載體之一,現在整個亞洲有區域合作的趨勢。美國在搞兩洋政策,是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TPP加TPIP,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雙邊的經濟合作,包括美韓自貿區。就是說,美國多邊搞不定,就用雙邊搞,把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拉進來。美國的兩洋戰略,其實就是搞一個發達國家的自貿架構,來遏制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新興發展中經濟體,維持他們對世界貿易及整體經濟的支配權和話語掌控權,不讓新興國家有這樣的掌控權。這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壓力和動力。

  從亞洲的角度來說,原來只強調純粹的東亞合作,我們強調的東盟+3也好,東盟+1也好,都是純粹的東亞國家。但是印度是南亞國家,印度對東亞來說,要比澳新遙遠的多。但現在另外一個在亞太可以和TPP抗衡的經濟合作機制開始把印度包括了進來。美國在搞兩洋戰略,中國和印度的兩洋戰略也開始出現了苗頭。中國的兩洋戰略其實就是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其實就是在往這個方向上走的。從1992年開始,印度就有一個“東向”政策,現在,印度的策略越來越明確,它也是在搞兩洋戰略,中國是在往西進,它是往東走。其實,我覺得“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就是一個落點,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從地區合作上看,多邊合作對中印關係有所推動,這個將來有發展的可能。從全球經濟的發展來說,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競爭,也對中印關係有所推動,這也是一種趨勢。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了亞投行的問題,其實無論是中國和印度的合作,還是中國和東南亞的合作,基礎設施都是最主要的。印度的基礎設施極差,大家都很清楚,這個合作提升的空間太大了。它為什麼叫亞洲?它命名為亞洲,不僅限於東亞,它是整個往外走的。我個人理解,它跟日本的亞行(亞洲開發銀行)有一種隱隱的抗衡。中國要掌握未來經濟的主導權,我認為目前不是去跟美國競爭。首先要和日本競爭,先把日本制約給克服掉。亞投行可以給中印合作未來提供很好的機會和架構。我相信印度會有興趣,因為它過去也提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基礎設施的計劃。但是我覺得印度的財政可能支持不起,它拿不出那麼多錢來,這是需要地區合作的,而且亞投行又能促進地區的金融合作。印度的開放性太低,保護性太強。可以說,在亞洲國家當中,印度開放程度最低,印度短期內在全球貿易壓力之下會有保護傾向,封閉性的傳統還是很強。長期來看,印度不加強開放是不可能的。中國和周邊國家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政經能否分離,都存在一個政冷經熱問題,無論是中印關係還是中國和東盟的關係也好,他們都想搭中國發展的便車。但是另一方面,在政治和安全問題上,對中國充滿了不信任。這是整體周邊的情況,是未來需要探討的。

  中印關係作為新型大國,可以作為一種範本和榜樣。中印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新型大國關係不僅是中美關係,兩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關係才是真正的新型大國關係,中印是可以樹立榜樣的。

  中國和印度在全球戰略上有很大的共同意向,有更大的合作空間。其實樹立這樣一個新型大國關係的範本,它的意義不僅僅是中印雙邊關係,它是溢出亞洲,會有一種長久的效應。短期的預期來看,我有兩點看法:一是政府換了之後,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我覺得在幾年之內,中印關係會有正常化和理性化的方向。正因為都有核武器,都是大國,軍事力量強大,發生嚴重衝突的可能性在下降。

  郭震遠:中印關係緩慢曲折相向而行

  中印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係,中印的發展變化,還是取決於兩國,是內因在起作用。外部因素,美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某些情況下甚至是決定因素,但歷來只是外部因素。中印這10多年來,儘管很緩慢而且曲折,但卻是在相向而行,大家都在往前走,因而開始接近。說中國調整和印度的關係是因為美國的壓力,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一種臆想出來的觀點。外部因素很重要,但我要強調的是兩個發展中大國自身發展的需要,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李莉:中印雙方需要更深入的全面交流

  我覺得保持中印關係全方位的交流是最根本的,不僅是政治領導人之間的,還有經濟貿易投資上的互動,企業家之間的互動;再一個是軍事,當然也很重要,軍事交流在兩國的互信建設上非常重要。再有就是民間的交流,包括文化及年輕人之間的交流。中印的年輕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年輕人會慢慢地走到前台,是一種推動的力量。所以,我覺得年輕人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印度來華的學生還多一些,中國去印度留學的學生還是比較少的。再就是媒體之間的交流,媒體交流大家都在說,但實際上才剛起步。在印度,媒體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媒體之間的合作推動起來比較困難。印度對中國的認識,包括中國對印度的認識都是很片面的。現在,我們對印度的報道多了,前幾年我們更多報道的是災難,還有奇聞。中印邊界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包括中印曾經的戰爭是怎麼回事,雙方說法不一。我覺得雙方的民意上面,是需要通過這種交流來增進感情、增進相互認識的。另外,媒體若能更客觀、全面地來報道,對改善兩國民意是大有幫助的。

  葉海林:中印關係的未來發展
    要著眼於管控而不是突破

  我個人的感受,幾年以前,印度人跟中國人見面,第一個問的就是巴基斯坦問題。現在不是了,現在印度人會問“你打算什麼時候承認我們是世界大國?”、“什麼時候同意我們加入聯合國安理會?”我每次的回答都不是太有禮貌,我的回答都是“世界大國不是承認出來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承認也沒用。”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印兩國的觀念不一。印度的中國觀在變化,這個變化對於印度來說有幾點我們需要關注:

  第一個就是對中國的地位不存在幻想,他知道自己和中國不在一個水準線上。

  第二個就是,面對一個優勢的中國,印度的心態顯然是失衡的。印度並不希望短期內和中國對抗,但是印度對中國是沒有任何信任的。但問題在這,中國要想讓印度信任中國,中國得支付怎樣的代價,這個代價我們付得了嗎?擺明了說,中印之間就算一個領土問題又將如何?可是領土問題怎麼解決?任何領土問題的解決方式無非最後就是劃界問題。現在兩國不具備劃界的原因因為現在雙方連實控線在哪都不敢去劃,就不要談咱們最後有一天能劃個界線出來。在領土問題上,讓雙方說這個問題不重要,這是不現實的。這個問題,在如此對立的情況下,不談比談要好。我同意要加強交流,但是這個問題不要討論。

  中印關係的未來發展著眼於管控,不是著眼於突破,突破是不現實的。能管住就很好。未來幾十年,中印關係可能會有很大的風險,這個風險我們是估計到的。但是我們要看到中印關係不是國際關係變化的原因而是結果。在中印兩國的評估下,整個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後,順應變化,改變對對方的政策,這是可能的。發展中印關係要考慮的是在整體格局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向前突破。關於領土問題,我認為不是創造性的解決領土問題而是擱置領土問題,能做到這件事情,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以目前中印兩國來說,特別是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而中國民眾對政治的參與程度不斷地加深的情況下,指望雙方作出重大戰略調整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印關係的發展要小步慢走,不能快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