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之間再平衡
——論美國對台政策之經濟導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45:57


 
  2、風雲變幻,美國對台政策中的“藍隊”全面佔據優勢

  2014年4月1日,美國前國務院副發言人、美國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東亞研究室主任容安瀾(Alan D. Romberg)在《尼爾森報告》(Nelson Report)撰文,對台灣反服貿學運提出7點看法。容安瀾認為,“學生關切的事務必須嚴肅看待,不該輕忽,學生有感而發,並公開表達立場,是值得讚揚的,也是台灣民主強健令人鼓舞的象徵”。“身為美國人,他尊重言論自由,但不贊同干擾政府運作的行動,包括佔據立法院與侵入行政院的行動,他對於任何鼓勵學生干擾政府的建議,感到遺憾”。“將協議坐困愁城、不予實施、或將協議扯成零碎分散,都非常可能對台灣未來與中國大陸或其他經貿夥伴之間的經貿協議造成重大負面作用,損害台灣經濟前景”。(10)

  4月1日,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在台北與馬英九見面時表示,馬英九3月29日中外記者會“非常有說服力,希望可替解決這次事件提供平台”,他認為馬英九“很努力”。(11)

  4月5日,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拉塞爾(Daniel Russel)在國會聽證會上指出,“台灣是個充滿活力的民主體系,對各種政治觀點有很高的容忍度。很明顯地,美國非常希望學生和抗爭群眾負責任地運用那種自由,行為要文明、平和,當然要避免暴力”。(12)此前,3月24日,美國國務院東亞局資深官員在對“反服貿學運”發表評論曾使用“希望對話能夠平和與文明(peacefully and civilly)進行”等字句,拉塞爾又加上了“負責任”等語。據台灣媒體統計,這是10年來美國第3度使用“負責任”一詞向台灣喊話,此前兩次分別為:2004年4月,陳水扁對美國媒體說“即使冒著戰爭風險,也要獨立”,這話令美國很擔心,於是由國務院東亞助卿凱利(James Kelly)出面警告;2007年9月,陳水扁“入聯公投”推得如火如荼。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親自撰文警告。(13)拉塞爾同時強調,美國非常歡迎兩岸關係取得的“非凡進展”,王鬱琦訪陸是“非凡的歷史性里程碑”(14),這是美國官方最直接明白的表態力挺馬英九。

  容安瀾、卜睿哲等重量級“台灣通”和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的講話,很明顯是支持兩岸簽署“服貿協議”的,並對“反服貿學運”勢力提出警告。

  風雲突變之下,4月4日,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坦承,“(台灣)政府透過美國的公關公司與(民進黨)駐美代表處打宣傳戰,民進黨也全力投入1個多星期”,但“反服貿學運民進黨完全沒有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不只在台北沒有來自美國在台協會的壓力,在華府的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也沒有感受到美方壓力”。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則表示:“目前美國對服貿協議的態度很持平,並未偏向馬政府”。(15)事實並非如此。

  據香港《亞洲週刊》4月14日一期報導稱,“在(反服貿學運)持續三周之後,由於美方背後出手救馬英九,對綠營施壓,也對王金平施展最大壓力,才讓學生走出台灣立法機構,也避免當局採用武力清場的方式,避免了流血衝突的危機”。(16)

  事實上,在美方尤其是拉塞爾表態以後,台“立法院”院長王金平4月6日首度出現於“立法院”,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和國民黨、民進黨“立委”都陪同王金平慰問學生。當王金平表明他對服貿的立場是“先立法,再協商”之後,學生、民進黨、國民黨及王金平都得到了最大公約數,學生也積極考慮退場機制,並在4月7日正式宣佈10日下午6時將會退出“立法院”。

  3、美國出手“救”馬英九的背後因素

  美國為何選擇出手支持馬英九?台灣師範大學政研所教授曲兆祥的分析頗有道理。他認為:美方從民間到官方,對反服貿學運的看法漸愈明顯,這些看法可從美方戰略安全佈局及自由貿易體系兩個角度來看。就全球佈局看,“烏克蘭事件已造成美國與俄羅斯關係倒退,如果再因為台灣學運問題導致美中關係發生嚴重倒退,對美國來說,‘頭殼就會抱著燒’”。“如果從自由貿易體系角度來看,台灣如果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拒絕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美國跟台灣在經貿方面的談判,尤其是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部分,美國恐將面臨更大的問題”。“上一次因為美國牛肉進口的問題,已導致美國推動的自由貿易受到台灣一定挑戰,到現在為止,美國與中國間自由貿易問題尚未解決,如果台灣的反服貿運動變成‘地方(local)對付全球化成功的案例’,將造成美國所想建立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出現非常大的倒退”,他認為,“美國絕對不會支持‘借著民主的名義,實際上對抗全球自由貿易體系’”。(17)

  確實,早在3月26日,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公共外交副助理國務卿蘇珊·史蒂文森(Susan Stevenson)赴台參加“2014年富布萊特亞太會議”時就已明確表示,“TPP是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議(FTA),對加入者有利”,“美台是緊密夥伴關係,美國歡迎台灣加入TPP”。(18)3月27日,高雄美國商會發表《2014南台灣白皮書》,強調“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持續進行會談、ECFA後續的兩岸服貿協議、台灣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訂貿易協議等,對台灣都是正面發展”。而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歐介林則說,“美國支持自由貿易”。(19)

  針對蘇珊·史蒂文森、歐介林等人的講話,馬英九及國民黨當局再三呼籲不要因為“服貿不過”影響台灣的國際聲譽,其中隱含了“反服貿學運”給台灣加入TPP帶來負面影響的憂慮,但民進黨及“反服貿學運”等“本土化”勢力對此根本不予以理睬,這使得美國方面初步判斷,台灣“反服貿學運”表面上反“黑箱”、反“服貿”,實際上是狹隘的“本土化”勢力壓制“全球化”勢力,台灣的本土勢力不僅“反服貿”,將來也可能反TPP。美牛事件在前,殷鑒不遠。這使得美國針對“反服貿學運”很快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即阻止學生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蔓延,支持馬英九及國民黨當局。

  4月9日,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馬英九的國際視訊會議,這場國際視訊會議,在華盛頓、紐約同步舉行,並邀孔傑榮、費城外交政策研究所教授戴傑等人出席。曾任美國國防部台灣科長、現為CSIS“國家利益中心”中國和亞太專案主任的余慧君表示,“審議服貿協議的同時,台灣可以展開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這並不是互相排除的事情”。(20)這明確道出了美國對台政策的關鍵所在。

  4月10日,“反服貿學運”學生退出台“立法院”。美國方面——不管“藍隊”、“綠隊”都開始積極為台灣加入TPP造輿論。其主要做法是將TPP與“服貿協議”區分開來,以免“反服貿學運”所代表的台灣本土勢力將“火”引向TPP。

  4月10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金明在答復媒體提問時說,“沒有看到反服貿爭議對TPP有什麼直接關連;美國沒採取任何立場,這是台灣要去解決的事情”。(21)

  隨後,美國眾議院“台灣聯線”創始人、外交委員會資深成員羅拉巴克則表示,“太陽花學運可能反而幫助台灣加入TPP”。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絲蕾婷娜則認為,“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和必須做的,以幫助我們的盟友台灣保持經濟獨立。我們可以增加貿易往來,支持台灣加入TPP,以及提供防禦武器,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的”。(22)

  角色退位:美國不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保護神和推手

  1、美國曾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推手和護航員

  台灣是一個海島,面積小,人口少,礦產資源缺乏,發展經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被稱為“淺碟經濟”。由於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台灣經濟必須要與島外聯系,對外經濟貿易是其發展經濟的生命線。

  國民黨退據台灣以後,1952年以來,台灣當局採取了“土地改革”、“進口替代發展戰略”、“出口導向戰略”、“三化戰略”(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等戰略,使得台灣經濟不但很快得以恢復,而且很快“起飛”,取得了飛躍性發展,甚至於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GNP從1952年的16.74億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2908.20億美元,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192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13248美元。(23)

  這期間,“美援”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二戰後,處於主導地位的世界強國美國,面臨著在多邊主義基礎上重構統一資本主義市場——消除商品和資本跨越國界轉移的障礙——同時建立起有利於美國的力量均勢的機遇,美國採取了打破歐洲和日本控制地區分別形成封閉貿易集團的立場,以實現其全球門戶開放政策。(24)

  在台灣進口替代時期,介入台灣經濟的國際資本正是“美援”。從1951年到1965年,美國除了給台灣提供了大約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外,還提供了總數達14.8億美元的經濟援助。(25)大量美援的到來,穩定了一度處於混亂與危急的經濟與社會形勢,提供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起始條件和外部環境,推動了台灣經濟的起飛和高速成長,完成了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過渡。可以肯定地說,沒有美援的支持和幫助,就沒有台灣經濟如此快速的成長,台灣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將會大大推遲,更說不上“經濟奇跡”的創造了。(26)根據美國學者雅各布所建立的“無援助成長模型”計算,美援使台灣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提高1倍以上,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提高3倍。若是沒有美援,GNP增長率將僅僅為3.5%(實際為7.6%),1964年的GNP將僅為實際數的58%,1964年實際的GNP要到1980年才能達到;而1964年實際的人均國民收入在1995年前都將無法達到。這就是說,美援使台灣達到1964年時的生活水準提前了30年時間。(27)的確,“美援”在幫助台灣穩定財政、抑制通貨膨脹、填補國際收支逆差、提供經濟發展資金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