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7-10-16 17:42:53


 
  一個重大舉措已在習近平心中醞釀成熟。2004年10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重點工作領域為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城鄉住房、生態環境、扶貧開發、科教文化、權益保障、社會穩定等10個方面。這十大領域集中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反映了群眾最直接的呼聲,代表了群眾最現實的利益。《意見》同時就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機制、民主決策機制、責任落實機制、投入保障機制、督查考評機製作出了制度安排。

  2005年2月,在省人代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突出抓好十個方面實事”,開啟了每年為民辦十件實事征程,找准了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建設的切入口。2006年,浙江在全國率先提出公共財政向“民生財政”轉變的思路。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惠及百姓。

  10多年來,浙江堅持每年辦好十件實事,重點解決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這十件實事的總體方向相對固定和明確,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但是,在確定每年具體實事項目時,又堅持與時俱進,既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又緊貼群眾民生需求,真正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到。2005年,民生實事重點關注人民群眾的就業、養老等基本生活問題;2006年至2007年,開始關注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問題,將老人白內障複明、學生愛心營養餐補助、送戲送書下鄉等實事列入其中;2008年開始,安全領域從關注安全生產拓展到公共安全領域,提出了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建設要求……

  目前,浙江民生實事的內容更加豐富,重點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鮮明,要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在黨委、政府辦實事過程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今年7月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時任代省長袁家軍代表省政府向大會報告上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下半年政府工作時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切實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提高以平安為目標的社會治理能力,年初確定的十個方面民生實事進展順利。

  2005年8月10日至11日,習近平在景寧佘族自治縣地質災害點調研。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民生事業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事,也是億萬群眾自己的事情,共享發展不是坐等“分果果”,而是要共同參與、人人出力。

  習近平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特別善於激發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充分依靠和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他繼承和發展群防群治的“楓橋經驗”,建設“平安浙江”;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的教育、養老等社會服務。

  習近平形容主政浙江時,常有一種在浪尖上顛簸的感覺,如臨如履,不敢懈怠。他看到了浙江“成長的煩惱”,也為這方土地上的平安與和諧日夜操勞。

  從福建調任浙江工作後不久,他即赴楓橋調研,並提出問題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思考:毛澤東主席當年肯定“楓橋經驗”,目的何在?意義何在?

  2003年11月25日,習近平來到楓橋司法調解室,當得知近5年來全鎮民事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7%,其中80%以上在村里和企業得到調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時,他笑得非常開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