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7-10-16 17:42:53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解開“千千結”,這正是“楓橋經驗”的魅力所在。習近平認為,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雖然面臨的形勢任務都發生了變化,但“楓橋經驗”沒有過時,必須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依靠發動群眾,建設平安社會,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在當天召開的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暨創新“楓橋經驗”大會上,習近平指出,創新“楓橋經驗”,就要相信和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力量,讓社會和諧穩定,讓群眾安居樂業。

  2004年5月11日,浙江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作出了關於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2004年8月4日,習近平在省委建設“平安浙江”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把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作為總抓手,貫穿於建設“平安浙江”的始終。

  2013年,在“楓橋經驗”走過第50個年頭時,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

  從“楓橋經驗”到平安浙江,不變的是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工作方法——充分依靠群眾,切實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動員引導群眾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讓群眾團結更多群眾。

  這些年來,在“楓橋經驗”帶動下,浙江各地因地制宜,摸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社會管理經驗:杭州南有武林大媽、北有石橋大伯,舟山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溫州的“綜治八大員”,蒼南的“五站式工作法”……目前,浙江已建立起3.5萬餘支、230餘萬人的平安志願者隊伍;4.15萬餘個調解委員會、16.7萬餘名調解員,預防化解社會矛盾。

  今年,是“平安浙江”建設走過的第13個年頭,浙江依靠發動群眾創建平安和諧社會,今天,新老浙江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智慧和汗水匯集起磅礴力量,開創了經濟建設欣欣向榮、社會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

  作為經濟大省的浙江,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突出短板。一直以來,社會上對加強高等教育建設的呼聲很高。特別是上世紀末,不少有識之士提出,浙江在現代高等教育上應該有更豐富多樣的形式與層次,需要更加重視發揮社會力量在興辦教育中的作用。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動提出,要去樹人大學這所民辦大學看一看。

  2004年9月8日,習近平走進樹人大學校園,恰逢開學季及學校20周年校慶。乾淨整潔的校園、現代化的教學樓、即將投入使用的圖書館……走進校園,朝氣蓬勃,空氣中洋溢著青春的氣息。習近平在樹人大學創始人、省政協原主席王家揚等同志的陪同下,參觀校園,一路悉心聽取學校負責人的介紹。

  來到學校查濟民大樓前,習近平走上台階,送上了教師節祝福,對學校師生給予肯定和鼓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