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紹興:千年古邑漸亮水城風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2 01:19:21


 
   人為本重保護貴在利用 起步早做得好決策周全

  ——科學保護,“紹興模式”受推崇

  獨特的紹興方言,青石板的路面,清代的石拱橋,嵌有花窗的白墻,滿堂赭漆的排門屋,古色古香的黃酒館……徜徉在古意濃濃的倉橋直街,猶如行走在幽遠的歷史畫卷裡。走過寶珠橋,古樸台門,長長廊坊,粉墻黛瓦,小橋流水,別有韵味……

  倉橋直街,處越子城歷史文化街區內。占地6.4公頃,建築5萬多平方米,是古城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傳統風貌街區。有倉橋、寶珠橋、府橋等十來座老石橋,河道兩旁以民居為主,多建於清末民初,有台門43個。人口稠密,建築失修,設施落後。

  保護工程於2001年啓動。由政府、部門和個人共同參與和投資,按“修舊如舊,風貌協調”原則,采用傳統工藝和材料,進行全面的修繕保護和環境整治。經幾年努力,古街區風貌得到原汁原味的保護,原住民的生活設施顯著改善,抽水馬桶、淋浴房、空調、煤氣灶等一應俱全……

  “在城市現代化大潮中,我們沒搞大拆大建,注意切實做好歷史街區保護,承續歷史文脈,提升古城品位,實現了紹興名城保護的良性發展。”市新聞辦副處長圖雅說,尤其是2001年底,《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批後,名城保護工作即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確定了古城保護框架,建立了保護機構,制定了相關政策……

  歷史文化街區,是古城的重要內核。8.32平方公裡的古城區內,經批複認定的街區多達7片:越子城、魯迅故裡、書聖故裡、八字橋、西小河、石門檻、新河弄。2012年底,又獲批新增了前後觀巷街區,使總面積超過170萬平方米。歷史文化街區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為“國”字號名城中所罕有!

  從紹興的“城情”出發,確定了點、綫、面保護與古城格局、傳統風貌保護相結合的總體框架。“點”,即61處文保單位和83處文保點;“綫”,是城市河湖水系和水鄉風貌帶;“面”,即8片歷史文化街區。圍繞古城整體保護,以“綫”串“面”,形成風貌協調體現古城特色的總體形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