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以改革牽引高質量發展“兩只鳥論”的浙江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0:32:50


位於湖州的浙江依蕾毛紡織有限公司,工人日前在智能化生產車間內按照電腦編程進行作業。近年來,企業大力推進智能升級,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浙江在線訊,這樣一道看似簡單的題目,你將如何作答——

  有一種鳥,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被稱之為“俊鳥”。

  有一種鳥,吃得多、產蛋少、飛得低,被人叫作“笨鳥”。

  笨鳥往往長期占據著舒適的籠子,久而久之不願騰挪。那麼,如何“騰籠換鳥”?

  其實,這是一個科學發展的命題。在如何發展的歷史答卷裡,“騰籠換鳥”知易行難。

  10多年來,浙江持續“騰籠換鳥”,已然實現“鳳凰涅槃”。而今,“騰籠換鳥”的精彩故事還在繼續。

  就在今年初,浙江省政府發布《關於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浙江“畝產效益”企業評價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進一步深化。這一改革舉措被認為是對“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響應。

  黨的十九大後,各地都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有專家評價,這是地方出台的改革措施,將高質量發展具體體現在數據要求上、體現在指標考核中的典型代表。

  實際上,對浙江而言,這是一套已經多年實踐探索、思慮成熟的系統性方案。早在2006年,“畝產論英雄”已在紹興等地實施,這一改革舉措,正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提出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理論指導下的具體實踐。

  10多年來,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正是在“兩只鳥論”的引領下,一以貫之地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實現了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一省與一國的發展不能簡單類比,但從認識論規律而言,相同或相近的實踐基礎,使從實踐中得來的思想理論具有互通性。“兩只鳥論”發端於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卻從一開始就具有全局意義。

  放眼全國,在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首次提出的“兩只鳥論”上升到全局視野,在全國各地產生了巨大影響。

  “兩只鳥論”語義通俗,內涵卻十分深邃,既切合實施經濟結構調整之需,也是對改革本義的間接闡釋。當前,在發展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它對於促進經濟巨輪的行穩致遠,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