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十年接力繪美麗浙江 生態紅利惠千萬群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1 10:50:56


一名游客從荻浦村“豬欄茶吧”向外觀望(2014年5月13日攝)。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春風又綠江南岸”。早春時節的浙江大地,滿目綠水青山,令人流連忘返。剛剛過去的羊年春節,僅杭州、嘉興、湖州三市,接待的中外遊客就超過了71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1億元。“游歷在這詩畫般的山水間,仿佛到了歐洲的哪個地方。”長期居住在境外的上海遊客陳女士說。綠水青山,不僅僅是展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而且成為浙江可持續發展的“搖錢樹”“聚寶盆”。

  新華社報道,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餘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0年來,浙江幹部群眾把美麗浙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証關係,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成為千萬群眾的自覺行動。

  從賣礦石到賣風景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這“兩座山”的關係認知,在浙江經歷了一段逐步發展的過程。

  浙江境內七山一水兩分田,靠山吃山自古皆然。浙北湖州的石灰岩品質優良,是長三角建築石料的主要供應地。經年累月的開採,讓這片曾經的“江南清麗地”因此蒙塵:淤泥沉積,部分河床在35年內抬高了2米﹔昔日“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東苕溪,部分斷面“比黃河水還要渾濁”。

  隨著百姓對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