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英文連任後的台海兩岸關係前景堪憂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9:24


 
  三、蔡英文連任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不樂觀

  儘管島内學術界對於蔡英文連任後兩岸政策走向存在分歧,甚至有人寄望蔡英文在第一任不肯做緩和兩岸關係的政策,在連任後可以做,希望蔡英文調整過去四年政策,向中間靠攏,向大陸靠攏。但實際上,蔡英文的連任,不僅使目前兩岸間的僵持局面與緊張狀態難以消除,而且甚至可能會進一步惡化。2020年及未來4年台海形勢雖然總體應該可控,但出現局部惡化的可能性不小,為此,須做好應對最壞可能情況的準備。事實上,蔡連任後兩岸政治對抗的氛圍已經比較濃厚,如台灣《聯合報》社論就指出:“經過持續的抗中操作後,兩岸冷對抗的情勢更為險峻。”〔38〕應該說,台海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將比往年更加兇險,未來走向甚至可能出現超過2007-2008年的“高危期”。主因在:

  1.蔡英文當局兩岸政治路線的進一步“強硬化”。選舉過程中,蔡英文“儼然成為能夠守望台灣、護衛民主價值的信賴人物”。〔39〕蔡英文的高票連任,似乎“證明她打了一年多的反中抗中恐懼牌,確實打動了多數民心。”〔40〕雖然有識之士都知曉蔡英文衹是“贏在仇中反中的民間情緒,而絕非贏在其兩岸政策的正確,亦非勝在其民主、法治、經濟等治理績效”。〔41〕但蔡英文到底是如何解讀她的連任成功原因呢?勝選後蔡要求大陸對台政策向其靠攏與妥協等說辭及其表現應該已經昭示了她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蔡英文“從勝選感言到國際媒體專訪”,在“不斷用兩個關鍵詞解釋選舉結果到意義:主權和民主”,而“整個選舉衹有一個主旋律,就是高亢到‘芒果乾’,用來進行恐懼動員到主權牌”。〔42〕蔡英文之所以在連任後如此肆意妄為,其中原因主要有:一是蔡個人的“理念型台獨”主張使然。雖然過去4年蔡英文並沒有把“台獨”理念掛在嘴上,也不像陳水扁般地高喊“台獨”口號,但卻是通過手中掌握的執政權與立法權,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貫徹在了各項政策舉措中,搞“台獨”是衹做不說。到了第二任期內,蔡英文已沒有選舉連任壓力,可能進一步實施其“理念台獨”,為了“歷史定位”而放手一搏。二是蔡英文產生其勝選原因的誤判,甚至已將勝選誤判為台灣社會多數民意支持她4年來的兩岸政策路線,受到勝選連任的鼓舞,進而認為她代表了台灣多數民意,可以在“高民意支持”的幌子下,續推“台獨”路線甚至是“激進台獨”路線。三是“獨派”勢力成為蔡重要的社會支持基礎。包括蔡副手賴清德都自認其自身是“台獨工作者”,是極端“獨派”。在“獨派”支持下,蔡英文當局會不會誤判形勢、鋌而走險?四是支持蔡英文連任的不少青年人所傾向的“不統”、“拒統”與“反統”,可能被蔡英文當局理解為支持她的“天然獨”,從而蔡當局繼續排斥“九二共識”,甚至持續踏上對抗大陸的不歸路,在兩岸政策上開展“抗陸脫鉤”、“實質台獨”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兩岸交流將持續被嚴格管控,持續推動“台獨”政策的落實與深化,甚至不排除走向“急獨”、挑戰大陸底線。台灣評論者就擔憂“民進黨的大勝將會增強新政府對反中抗中策略的信心,沿用過往反中親美的對外政策”。〔43〕

  2.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路線的進一步“台獨化”。2020年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上主要動向可能在:一是公開以“一邊一國”定位兩岸。選舉前後,蔡已不止一次地稱呼大陸為“中國”,不再是以往的“中國大陸”、“大陸”或“對岸”、“中共”,自稱“台灣”或“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台灣”。二是以“守護台灣主權”為名對抗大陸、“以武拒統”、“以武謀獨”。不僅在選舉中主打“反中牌”,而且在2020年1月11日投票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蔡英文就公開表示連任後依然強調“繼續加強國家安全的作為,守護我們的主權”,聲稱:“台灣人民用選票,選擇讓民主進步黨繼續執政,並且維持國會的多數。這樣的結果代表,在過去四年,執政團隊和立法院黨團,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因而可預料,未來4年蔡英文都將以大陸為對抗對象,“以武拒統”甚至“以武謀獨”,提出了“持續強化民主防衛機制,並且建立足以保衛台海安全的國防力量”,以此作為“投靠美國”的資本與籌碼。三是以“反滲透”為名謀求“兩岸脫鉤”。《反滲透法》立法,不僅有助於民進黨選舉,而且嚴重管控兩岸交流,台媒稱:“影響之惡劣難以估計”,“形同將兩岸關係的發展階段,直接推回戒嚴時期”,“這部法案若真的拿來毫無節制地推行下去,兩岸互動將萎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形同在台灣築起一道新的天塹。”而這正是民進黨所追求的“兩岸脫鉤”目標。四是以“‘中華民國台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身份對美“一邊倒”,並謀求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基於回饋美在大選中的力挺與抗衡大陸的需要,對美“一邊倒”將是蔡英文當局的必然選擇,主動成為籌碼、充當美遏制大陸“急先鋒”,不斷升級台美政治、經濟、軍事與安全關係。五是蔡英文當局夥同“獨派”勢力推動“類法理台獨”活動。蔡連任對“台獨”勢力是一個巨大鼓舞,未來不排除由“台獨”勢力挑頭、蔡當局幕後支持推動“類法理台獨”的各種可能舉動,蓄意踩踏與挑釁大陸對台政策底線。

  3.國民黨制衡與反對“台獨”政策立場與能力的“空心化”。挑戰蔡英文失利後,黨主席吳敦義辭職,國民黨內部勢必出現新一輪圍繞黨主席職位的權力鬥爭,內鬥、分裂、分化與弱化也將是大概率事件,不僅無力抗衡民進黨的“台獨”路線與政策,而且可能失去制衡民進黨推動“台獨”政策的意願,因為事實上,國民黨自身也面臨著不同的路線鬥爭。選後,已經有若干人士將國民黨的敗選歸咎於兩岸政策路線的失敗,甚至歸咎於因為堅持了“九二共識”而不如民進黨“愛台灣”,提出“走蔡英文路線”這一錯誤主張,歸咎於“中國國民黨”的名稱,再度提出改名為“台灣國民黨”,至少是去掉“中國”兩字,衹叫“國民黨”。值得肯定的是,國民黨內也有諸多如蕭旭岑所強調的主張:“國民黨的價值,是比民進黨更明確堅定的‘中華民國派’,更中道、更包容,在國家路線上更均衡,更能同時維持美國、日本、大陸的關係,這是國民黨不能拋棄的價值與路線。即使年輕人一時接受了蔡英文的惡意操作,那不代表未來國民黨沒有重新說服年輕人的可能性。”“九二共識”是“搖籃”,“保護著裡頭的嬰兒(中華民國)。如今衹因為蔡英文對這個搖籃潑髒水、抹污泥,我們就要丟棄這個搖籃,連裡頭的嬰兒也丟棄了嗎?”〔44〕無論如何,當國民黨內部忙於兩岸政治路線紛爭的情況下,對於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台獨”政策的制衡力道顯然是不足的。

  4.美國特朗普政府利用蔡英文當局“台獨牌”的“極大化”。在美國全面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的戰略大背景下,美國的“台灣牌”是無本買賣,衹會提升,不會停歇。美國力挺蔡英文連任後,可能甚至一定持續地要求蔡英文在一系列問題上“選邊站隊”,包括可能進行的中美的科技戰、網絡戰、金融戰等領域中選邊,包括南海問題上,美方可能要求蔡英文當局全面地配合美國的南海政策,包括支持航行自由、飛越自由等,甚至要求台灣軍隊與美軍在南海聯合軍演、美軍提出運用太平島來作為對抗解放軍在南海的軍事行動等。特別是,特朗普政府的“台灣牌”與蔡英文當局主動投靠美國而揮舞“美國牌”,兩張“牌”的互相拉抬,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內官員理性聲音下降、對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敏感性認知不足,從而使得台灣問題存在失控的可能性。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未來幾年大陸自身大事特別多,如果蔡英文當局與“台獨”勢力由此認為這是“台獨”的機會,有機可乘,認為大陸無暇他顧而在“台獨”道路上越走越遠,鋌而走險,那麼“急獨”可能就是“急統”!因為在蔡英文當局的“台獨”冒進與美國不斷支持“台獨”驅動下,中國大陸就將不得已地採取非常的手段來遏制與打擊“台獨”分裂活動,以捍衛國家主權。

  註釋:

  〔1〕 高永光:“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兩岸因素與美國因素”,《第六屆兩岸智庫論壇——把握時代機遇、共謀和平發展》(論文集),第198頁,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全國台灣研究會等共同主辦,2019年10月。

  〔2〕丁仁方:“香港‘反修例運動’對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的衝擊”,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第十屆兩岸關係前瞻研討會》(論文集),第10-11頁,2019年9月27日。

  〔3〕陳朝平:“內鬥新焦點,地方抗中央”,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4〕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5〕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6〕林敬殷:“陸港因素,拉大輸贏差距”,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3版。

  〔7〕邱師儀:“年輕選票的江山”,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8〕劉瑞華:“世代差異:一場反動的選舉”,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12版。

  〔9〕楊開煌:“對兩岸變局的觀察”,台灣《觀察》月刊,2019年第9期,第16頁。

  〔10〕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11〕“黑白集:這些裂痕如何弭平”,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12〕顧正禧:“260萬的距離:世代之爭與分裂社會”,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5日,A12版。

  〔13〕楊泰順:“兩個世界的台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14〕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0頁,2019年7月29日。

  〔15〕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1頁,2019年7月29日。

  〔16〕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2頁,2019年7月29日。

  〔17〕小笠原欣幸:“台灣總統選舉的外部因素”,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召開《第10屆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4頁,2019年7月29日。

  〔18〕楊開煌:“對兩岸變局的觀察”,台灣《觀察》月刊,2019年第9期,第16頁。

  〔19〕楊渡:“這不衹是一場台灣的選舉”,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20〕趙春山:“因應兩岸形勢,發球權在誰之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13版。

  〔21〕劉容生:“蔡韓之戰:兩國、兩岸、兩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5日,A12版。

  〔22〕社論:“莫讓台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23〕游清鑫:“三大問題影響台灣未來”,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24〕蘇永欽:“告別民粹、深化民主”,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9日,A12版。

  〔25〕翁履中:“國民黨打掉重練吧”,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13版。

  〔26〕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27〕社論:“蔡英文藉亡國感取勝,但內政恐更形棘手”,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28〕陳朝平:“內鬥新焦點,地方抗中央”,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29〕社論:“莫讓台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30〕社論:“沒有生根及成長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2版。

  〔31〕黃年:“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32〕邱師儀:“年輕選票的江山”,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33〕王尚智:“成也韓國瑜,敗也韓國瑜”,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34〕鄭自隆:“給勝選的民進黨澆一盆冷水”,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4日,A13版。

  〔35〕邱師儀:“年輕選票的江山”,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36〕陳洛薇、劉宛琳:“韓吞敗,輸在綠2助選員”,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版。

  〔37〕社論:“沒有生根及成長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3日,A2版。

  〔38〕社論:“勿用主權掩蓋新威權,窒息台灣民主”,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22日,A2版。

  〔39〕王尚智:“成也韓國瑜,敗也韓國瑜”,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40〕王健壯:“台灣從此將進入威權民粹年代”,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20版。

  〔41〕黃年:“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啟示”,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2日,A19版。

  〔42〕社論:“勿用主權掩蓋新威權,窒息台灣民主”,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22日,A2版。

  〔43〕陳朝平:“內鬥新焦點,地方抗中央”,台灣《中國時報》,2020年1月12日,A18版。

  〔44〕蕭旭岑:“國民黨不能輸掉價值”,台灣《聯合報》,2020年1月15日,A13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3月號,總第26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