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於台灣社會生態質變與兩岸主要矛盾性質的觀察
而在台灣方面,民意調查及歷次“大選”的結果都顯示,近30年來,台灣社會生態特別是其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已然發生了幾個重大質變:一是政黨發展方面,在“國退民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國強民弱”到“國弱民強”的質變;二是意識形態方面,在“藍消綠長”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藍大綠小”到“藍小綠大”的質變;三是國家認同方面,在國家認同疏離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兩岸一國”到“一中一台”的質變;四是統獨意願方面,在“統消獨長”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追求統一”到“追求獨立”的質變;五是統獨力量方面,在“統消獨長”的量變中實現了從“統大獨小”到“統小獨大”的質變。
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上述質變,意味著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不僅有可能在台灣島內長期執政,而且必將憑藉民意支持并藉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進一步在島內外大搞“台獨”分裂活動。事實上,2016年5月以來,民進黨當局不僅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且大搞“台獨”分裂活動,阻礙兩岸交流合作,更勾連美國等國際反華勢力威脅中國大陸的安全、阻礙中國大陸的發展,已經嚴重損害國家在領土、主權、安全、發展等層面的核心利益。台灣生態質變與台灣當局大陸政策的敵對取向也已造成兩岸之間主要矛盾性質質變,從先前爭奪國家代表權的內部矛盾,演變為分裂國家領土及主權(謀求“獨立”)與維護國家領土及主權(追求統一)的敵我矛盾。
但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和台灣民進黨當局,內心一直很清楚以下幾個事實:要“台獨”分裂,大概率就要面對台海戰爭;而內心深處希望台灣“獨立”分裂的台灣民衆多數並不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地去實現“台獨”分裂,多希望實現“和平台獨”分裂;台灣民衆除非確信開戰能勝,否則將不願戰爭,且不支持讓台海和平生變的台灣當局執政。台灣靠自身實力無法“保台”、“拒統”、“謀獨”,得依靠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為了自身利益奉行國際現實主義,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大陸及其軍事實力、以及維持與中國大陸的邦交關係所帶來的巨大的難以忽視的現實利益,輕易是不會支持“台獨”走完最後一里路的。他們不會與大陸斷交,更不會出兵護台。
三、基於台美勾連走向的觀察
一直以來,“台獨”分裂勢力及民進黨當局希望依靠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拒統”、“謀獨”、“保台”,但難以指望得上。當前,美國亟需打“台灣牌”以遏制、圍堵與打壓中國大陸的崛起。這讓一直期望得到美國支持的“台獨”勢力及民進黨當局看到了一種可能的機會。為了獲得美國支持,“台獨”勢力及民進黨當局不僅甘當美國棋子與馬前卒,還企圖當棋手,呼籲形成聯盟,并主動離間中美關係,企圖促成中美關係破局,企圖把打“台灣牌”的美國徹底拉下水,使其不得不出兵護台。
美國向來奉行的是國際現實主義,也基於自身利益考量而選擇行動。美國會基於現實主義與利弊得失而權衡如何打“台灣牌”及打何種“台灣牌”。當打某種“台灣牌”帶來的弊大於利時,美國就不會考慮或者會停止打這樣的“台灣牌”。現實中,美國如何打“台灣牌”,主要考慮在落實遏制、打壓中國崛起的戰略競爭企圖與獲取維持中美邦交關係所帶來的巨大現實利益之間進行平衡。一方面試圖“以台制華”,助力戰略遏制目的的達成;另一方面,企圖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以從中美邦交關係中獲得更大的現實利益。
近期看,美國打“台灣牌”會以中美不攤牌、不斷交為限度,因此也就不會與台灣建立所謂邦交關係。這就是對華實行戰略競爭政策的美國,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都宣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的原因所在。美國奉行國際現實主義,在台海用兵沒有優勢之前,就更不會出兵保護台灣了。畢竟,在中國大陸已然崛起的今天,美國已經不再是決定兩岸能否統一的主要力量,中國大陸已經牢牢把握著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正如蘭德公司等美國智庫多次兵棋推演的結論,儘管中國在總體軍事實力方面還無法抗衡美國,但在台海等近海作戰,美國已經沒有優勢。實際上,如果中國大陸當前要用武力方式打擊“台獨”勢力并解決台灣問題,即便美國出兵護台,也已無濟於事。這也是美國維持所謂“戰略模糊”而不願明確承諾出兵護台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事實上,在軍事實力不濟情形下,為了恐嚇海峽兩岸不要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所謂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意指大陸方面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台灣方面進行法理“台獨”),為了防範被台灣當局完全拖下水而造成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被動局面,維持所謂“戰略模糊”,實乃當前美國的最優現實選擇。
在這種情形下,台灣方面深知,台灣并非美國的核心利益,而衹是其的一張牌、一枚棋子;而美國是定然不會冒著犧牲與中國大陸維持邦交關係的巨大利益、犧牲美國民衆的生命去出兵護台的,最多衹是輿論上譴責、經濟上制裁、外交上脅迫、武器上支持。因此,“台獨”分裂勢力及台灣當局在“台獨”分裂道路上不敢碰觸《反分裂國家法》所劃定的紅綫,更不會越過中國大陸的底綫,不會走完最後一里路。但它們會積極運用黨政資源進行“漸進性台獨”分裂活動,在島內社會繼續“去中國化”,在兩岸場域繼續威脅、破壞人文社會交流,在國際場域繼續勾連反華勢力以謀求“台獨”分裂,繼續配合美國打“台灣牌”的需求以遏制大陸發展。這必然會繼續造成海峽兩岸的對抗并升級。
中長期看,基於美國的霸道文化與“你強大了就是對我不利”的認知,中美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中美戰略競爭不得出結果不會停止的態勢,中美關係因此將很可能破局。特別是美國在對華開展日益激烈的“冷戰”的同時,很可能尋求代理人戰爭,除非中國完全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但謀求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中國是不可能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的。可以預期,隨著中國大陸的日益崛起,在美國看來,台灣在美國構建的“第一島鏈”及亞太戰略布局中的地緣價值,在挑起台海戰爭以遏制中國大陸崛起的作用,將是不能忽視的。屆時,美國很可能會進一步視台灣為其部分核心利益,而加以利用和“保護”。而在“拒統”、“謀獨”、“保台”方面有求於美國的“台獨”分裂勢力與民進黨當局,又最有可能成為美國對華“熱戰”的代理人。因此,一旦美國武裝台灣、拉幫結派、排兵布陣得以完成,在國際事務中可以騰出手來集中處理中美矛盾、準備好與中國大陸攤牌斷交之時,美國進一步視台灣為其核心利益的一部分,與台灣“建交”并挑起台海戰爭,就將是大概率事件。
而此時,美國會否出兵護台,端視中國大陸對戰爭的態度而定。在確保美國本土安全的情形下,為達成目的,美國出兵他國是常態性的選擇。在美國看來,雖然美國一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用兵作戰沒有優勢,但及早強力武裝好台灣,讓其有進攻大陸的能力,并與其他反華勢力形成聯盟采取集體行動,就可以與中國大陸一較高下。在這種情形下,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與台灣當局就很可能會在“台獨”分裂道路上走完最後一里路,就敢碰觸《反分裂國家法》所劃定的紅綫,就會越過中國大陸的底綫,從而引致台海戰爭。
畢竟,正如《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與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報告對台論述所展現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著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台獨”勢力與反華勢力相互勾連損害中國主權和分裂中國領土的行徑必將遭到毀滅性打擊。這也是白皮書與二十大報告所闡述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推進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立場和政策。
結語
綜上可見,面對難以調和的中美結構性矛盾與美國對華戰略的根本性改變,面對敵對性的兩岸主要矛盾與台灣當局大陸政策取向,中國大陸需要審時度勢,思考與采行確保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得以實現且代價與成本最小化的戰略與策略。特別是需要把握好國家統一與國家發展的關係,包括其優先次序。就國家統一議題與國家發展議題的優先次序而言,實踐中需要加以辯證處理:當國家發展還具有和平的外部環境,當台灣問題不構成國家發展的障礙,可以堅持國家發展優先;反之,當國家發展不再具有和平的外部環境,當台灣問題已構成國家發展的障礙,當及時解決台灣問題,先行實現國家統一,以便為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掃除障礙,有效維護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和平環境,并讓國家發展輕裝前行,從而儘早實現民族復興。
事實上,美國西方等外部勢力向來奉行國際現實主義,當他們還沒有準備好與中國大陸攤牌斷交、面臨與中國大陸的邦交關係帶來的巨大現實利益、面臨中國大陸在台海投射的難以匹敵的強大實力與能力,他們就不會與台灣“建交”,更不會出兵“護台”,最多就是如前所述的輿論上譴責、經濟上制裁、外交上脅迫、武器上支持。而一旦台灣問題得以解決,國家統一得以實現,台灣對美國西方等外部勢力失去了利用價值,他們為了自身利益就會正視現實,主動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的。屆時,重建的中美關係不僅將是正常化的邦交關係,而且將是更加有利於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中美關係。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3月號,總第3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