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主要體現,第一是兩岸經濟相互依存,特別是台灣經濟對大陸經濟與市場的高度依賴。在經濟層面,兩岸簽署的ECFA及其後續協議,為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以及兩岸經濟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融合呈現不可阻擋之勢。據大陸海關總署的統計,2016年兩岸雙邊貿易總值是1.1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佔同期大陸外貿總值的4.9%。台灣是大陸的第七大交易夥伴,其中大陸對台出口2664.3億元,自台進口9204億元,增長3.4%,貿易逆差6539.7億元,擴大6.9%。另據台灣方面的統計,台灣地區2016年全年出口2804億美元,較上年減少1.7%;全年進口2309.4億美元,較上年減少2.6%。這組資料說明,在2016年台灣進出口貿易整體衰退的情況下,只有與大陸的貿易還在增長,大陸仍是台灣最大交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一組最新資料意味著兩岸經濟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台灣經濟、產業對大陸市場高度依賴。大陸市場是台灣經濟的壓艙石,兩岸經貿關係決定台灣經濟的盛衰沉浮。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大陸對台戰略中在經濟融合方面取得的戰略性成就。
第二是兩岸交流已經使兩岸關係難以分離,兩岸社會深度融合勢不可擋。儘管有民進黨上台的不利因素,但是2016年兩岸人員往來依然高達934萬人次。兩岸民間交流、基層交流、青年交流,各類體驗式、互動式、參與式交流活動仍在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交流、實習,尋找發展機會。兩岸之間的社會融合不僅沒有因民進黨上台而大幅下降,相反依然在以強勁的態勢持續發展、加深。儘管曾經有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以及民進黨上台執政的負面影響,但這只是兩岸深度融合進程中出現的暫時的排異性反應,並不能扭轉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這一歷史發展大趨勢。自2008年以來加速發展的兩岸融合趨勢已不可阻擋,也是不可逆的。兩岸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是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台工作的重要成效之一。
台海地區繼續維持和平穩定的環境,兩岸政治關係獲得重大突破以及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一步加深,均屬於18大以來中央對台工作取得的戰略性成果。這些成果都是實實在在的,更是戰略性的,其意義在於確定了兩岸關係的戰略格局,也是當之無愧的18大以來對台工作的重要成就。
兩岸關係未來發展趨勢
2017年是決定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大方向的關鍵一年。一方面,民進黨在台灣地區已經上台執政一年有餘,其大陸政策方向已經漸趨清晰;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共產黨19大的召開,大陸對台政策也將有新的戰略部署。從當今兩岸關係的周邊大環境以及兩岸關係發展的自身規律和現實需要來看,未來幾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趨勢將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台海局勢將維持基本穩定。
民進黨當局在上台之初就已經明確提出願意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不做麻煩製造者,在兩岸關係上不挑釁。這不僅是民進黨當局單方面對台灣民眾的承諾,同時,穩定兩岸關係也是民進黨集中精力在島內打壓國民黨、追求一黨獨大的政治需要。而且在當前兩岸實力對比以及中美關係的大架構下,台灣當局的主要靠山美國也不希望民進黨當局製造兩岸關係事端、拖美國下水。更重要的是,大陸已經牢牢掌握了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大陸反對“台獨”分裂的政治意志、制止“台獨”的能力和信心是不容置疑的。當前,大陸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足以制止“台獨”分裂,習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決不允許”和《反分裂國家法》,顯示我們不僅有制止分裂的能力,而且也有反對分裂的堅定政治意志,這就構成了遏制“台獨”分裂的銅牆鐵壁。民進黨當局如敢明目張膽地推動“台獨”,製造台海地區動盪,“台獨勢力”必將遭到大陸的迎頭痛擊。就大陸自身而言,從現在起到2021年是我們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階段,繼續維護台海地區的穩定仍然是我們對台工作的戰略目標。這一點也是不能動搖的。由此,綜合而言,在未來數年中,台海局勢維持基本穩定將是兩岸關係的一個基本特徵。
第二,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將是下一階段大陸對台政策的核心任務。
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首先提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進而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這一概念和理想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這一理想與國內建構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的。毫無疑問,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重要對台工作理念,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兩岸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給世界未來發展貢獻出的一個重要政治價值。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正在崛起的中國和中華文明給當今世界奉獻的一種新的政治價值。西方500年來給這個世界貢獻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船堅炮利、弱肉強食;我們將要給人類社會貢獻的新的政治價值是——在和平條件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融合與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處理國家間事務如此,處理國家內部事務也是如此。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看,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是當今時代我們實現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必經之路,也是在國家統一過程中實現1+1>2,帶來中華民族全民福祉增值的最好選擇。在這一政治理想的實踐過程中,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不僅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同時也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要路徑;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又是追求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實踐。
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構想需要我們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大力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把兩岸人民的福祉、利益和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因此,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將是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方面,兩岸民間交流以及將會有更多的台灣民眾來大陸就學、旅遊、就業、生活,與大陸民眾共同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事業,共享中國崛起的紅利。這一趨勢和現象將會成為兩岸關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三、“台獨”與反“台獨”、統一與拒統的鬥爭仍將持續。
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民進黨和“台獨勢力”利用“文化台獨”等手段加大力度干擾和阻撓兩岸交流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程的可能性非常高。特別是在兩岸實力對比懸殊、“台獨”無望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大肆推動“拒統”將會成為兩岸關係中一種新的現象。在大陸反對“台獨”的高壓之下,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勢力”將在策略上採取“柔性台獨”、“文化台獨”、“去中國化”等柔性措施,挑起兩岸民意對立,製造更多所謂“天然獨”,在台灣地區形成一種即使不能“台獨”,也要堅決“拒統”的局面。這場“台獨”與反“台獨”、統一與拒統之間的鬥爭將是未來數年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顯性現象,不排除在一定階段鬥爭的激烈程度短暫升高的可能性。
當然,在未來幾年能否維護台海地區的基本穩定與和平,能否深入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最終取決於大陸對於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信心以及制止“台獨”的決心和能力。大陸在制止“台獨”方面的決心與能力不容置疑。大陸還必須擁有通過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高度自信。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就會對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並對通過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方式,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充滿信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0月號,總第23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