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當局重啟“修憲”的動機與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20-12-07 17:32:51


 
  其三,主動重啟“修憲”議題,可以緩解“急獨”勢力主張“制憲”而非“修憲”的壓力,避免“制憲”帶來立即而現實的危險。蔡英文勝選連任,島內“急獨”勢力早已按捺不住躁動的情緒,在民進黨外,2020年4月30日,獨派大老辜寬敏的智庫“台灣制憲基金會”一口氣提出兩項“公投案”:“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這兩項公投案皆已達到第一階段提案門檻送進“中選會”;5月21日“急獨”團體“台灣國”糾集人員前往民進黨中央一樓抗議,訴求制定一部為台灣量身打造的“新憲法”;在民進黨內部,5月8日,包括“蔡系”人馬在內的12名民進黨跨派系“立法委員”提案要求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刪除“國家統一”字眼;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範雲等人也公開鼓吹“公投廢除‘中華民國憲法’再制憲”。面對黨內外“急獨”勢力的躁動與爆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身為“執政黨”的民進黨,要拿回“修憲”的主導權,對於相關權利義務變更,也要一一盤整,“節奏是執政黨要負責”。很顯然,蔡英文主動重啟“修憲”議題,一方面是要安撫黨內外“急獨”勢力的躁動情緒,另一方面是要全面掌控“修憲”或“制憲”的主動權、主導權,掌握好“節奏”,是為了避免操之過急而大難臨頭。

  其四,通過“修憲”,蔡英文或可實現個人執念夙願並獲得個人“歷史定位”。李登輝、陳水扁之流,一直以來做著“台灣獨立建國”的迷夢。從1991年開始,李登輝、陳水扁一共進行了7次所謂“修憲”,其中李登輝搞了6次“修憲”,陳水扁搞了1次“修憲”,就所謂“國會”結構、省市長民選、“總統”直選、確立“雙首長制”、推動“精省”、“公投入憲”等重大事項上下其手,裂解“中華民國”體制。陳水扁甚至拋出“正名”“制憲”“參與聯合國”等“法理台獨”主張,最終還是在島內外強大壓力之下,發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哀鳴。2016年5月蔡英文上台執政以來,就一直以“小步快跑”“衹做不說”的方式,全方位進行“內造台獨”(也就是關起門來搞“台獨”),持續以“切香腸”方式推進所謂“國家正常化”的法理建構。蔡英文當局在教育文化、社會輿論等意識形態領域全面推行“台獨”史觀、“台獨”理念的教化,在法理方面不斷以“修法”“立法”“釋憲”等方式,如所謂“國安五法” “反滲透法”等,不斷以“兩國論”“一邊一國”來界定或定位兩岸關係,在“對外關係”上,利用中美博弈之機全力抱緊美國大腿,不斷提升美台關係並積極尋求美國協助台灣在國際活動空間方面取得突破。經過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長達20多年“執政”的接續努力,“內造台獨”的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警告稱:蔡英文“這次修憲將成為兩國論的最高潮”,這將是蔡英文20年前作為“兩國論”起草者在20年後進行的“總收成”。在李登輝病亡、陳水扁戴罪的情況下,蔡英文似乎有望通過“修憲”來衝刺“法理台獨”的最後一里路,尋求個人“歷史定位”,成為“台獨”新的精神領袖。

  三、蔡英文重啟“修憲”重點將在朝野有共識的部分

  從現實面來看,民進黨在“立法院”掌握過半數的絕對優勢,足以以一黨之力、為所欲為單獨提出並通過他們想要的各種法案(包括“修法”“立法”),如“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等,但卻不足以以一黨之力單獨完成“修憲”或“制憲”。依台灣現行相關法規,“修憲”或“制憲”的門檻遠高於“修法”“立法”(“過半數”)的門檻,必須經由四分之一“立委”提議,表決時須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及四分之三出席“立委”同意,提出“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方能通過。台灣“立法院”現有113席“立法委員”,民進黨掌握62席,遠遠達不到四分之三的門檻,而國民黨掌握38席,遠遠超過四分之一席次。也就是說,民進黨在“立法院”掌控過半席次絕對優勢,也握有“修憲”“制憲”(提案)的主控權與主導權,但國民黨掌握著否決權,衹要國民黨不放水,民進黨是無法單獨成事的。因此,儘管蔡英文高調重啟“修憲”,但其實她所能推動“修憲”議題的重點也衹能是朝野有共識的部分。否則,就得像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範雲所鼓吹的那樣:“公投廢除‘中華民國憲法’再制憲”,也就是先破後立、另起爐竈搞“台獨”,而這卻是目前正在享受“權力滋味”蔡英文“想做又不敢做、不能做的事”。

  台“立法院”下一會期(2020年9月至12月)在成立“修憲委員會”之後,“修憲”議題勢必成為朝野攻防的重要議題。蔡英文所謂“攸關政府制度、人民權利的憲政體制改革議題”,也就是“公民權下修到18歲”“廢除考試院、監察院,‘五權’變‘三權’”“‘總統制’或‘內閣制’”等三項議題,民進黨當局希望儘快啟動“修憲”程序,兌現改革承諾,其中前兩項議題可能單獨列項優先推動,國民黨似乎沒有足夠的阻擋理由和意願。“監察院”“考試院”廢除之後,蔡英文當局有意將其分別轉型為“國家人權委員會”和“國家人力資源部”,成為為民進黨“執政”保駕護航的工具。對於國民黨與民進黨長期爭論的第三項議題,也就是台灣是否走向“內閣制”以及與“內閣制”相關的“行政院長”同意權等問題,目前大權獨攬的民進黨、蔡英文自然毫無興趣。

  很顯然,島內“急獨”勢力包括民進黨內“急獨”分子以及蔡英文本人都不會滿足於如此“簡易版”的“修憲”議題。不難預估:蔡英文當局一旦開啟“修憲”這個潘朵拉魔盒,各種“走私”“偷渡”“夾帶”涉及變更“領土主權”“國號”“兩岸定位”等議題的“修憲案”必定層出不窮。

  今年1月初,蔡英文的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民進黨籍“不分區立委”林靜儀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就表示:過去四年和未來四年民進黨當局要做的事情:一是把台灣省議會的預算清零,讓它實質不運作;二是讓“考試院”萎縮;三是在無法通過“修憲”方式廢除“監察院”之前,實現監察院的轉型,轉型為“人權監督”的機構;四是要將台灣政治體制從“五權憲法”全面轉向“三權分立”;五是繼續朝向台灣“獨立”方向邁進,包括改“國號”問題。現在“中華民國台灣”是一體的,什麼時候把所謂“中華民國”改成台灣,需要一點時間。

  林靜儀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從2016年5月上台“執政”以來,蔡英文就常常使用“中華民國台灣”或“這個國家”“台灣總統”等字眼。在今年1月11日晚的“勝選演說”中,蔡英文多次提到“中華民國台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珍惜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台灣”。在1月14日接受BBC訪問時,蔡英文說:“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佈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稱自己為中華民國台灣。”在5月20日就職演說中蔡英文也衹承認“過去七十年的‘中華民國台灣’”。

  由此可見,無論是通過“修憲”或“制憲”的方式,終結“中華民國憲法”和“中華民國”,走完“法理台獨”最後一里路,終究是民進黨、蔡英文的政治理念和終極目標,衹是他們自認為還需要一點時間等待適當的時機。

  四、結語:“法理台獨”的風險在攀升 

  蔡英文當局在經過第一任期持續以“小步快跑”和“切香腸”方式全方位推進“內造台獨”的法理建構以及不斷進行“反中”“抗中”和“去中”“脫中”的民粹操弄,島內“台獨”分離主義氣焰甚囂塵上。進入第二任期,蔡英文當局重啟“修憲”工程,從目前看重點似乎還衹是在所謂“政府制度、人民權利”議題方面,但不能排除在中美博弈、兩岸關係緊張、島內“台獨”氣焰升高以及應對未來選戰需要等等情況下,蔡英文鋌而走險、放手一搏,將“修憲”議題推進到所謂“領土主權”“國號”變更等“法理台獨”層面。可以說,當前蔡英文當局推進“法理台獨”、挑戰兩岸關係底線的風險仍在不斷攀升。

  然而,“台獨”終究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絕路,蔡英文如若一意孤行、“試錯玩火”,除了給台灣人民帶來戰爭風險之外,也註定將同李登輝、陳水扁一樣,成為台灣發展的歷史罪人。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11月號,總第275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