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資深評論員周八駿24日在大公報發表文章說,今天香港政治情況距離普選所要求的條件尚有明顯差距,這就是香港政治團體、政治人物普遍缺乏現代政治應具備的能力和情操。梁振英及管治班子不能因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香港政治存在結構性缺失而懈怠管治施政。香港社會必須深思,在存在上述各種明顯缺失的條件下,選擇怎樣的政改路徑?
文章說,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沒有將2016年立法會和2017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公眾諮詢列入2013年特區議程,反對派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是意料中事。我已撰文說明過為何2013年不應討論政改議題的道理,這裡補充說明∶與其陷入無謂的爭拗,不如冷靜深入地思考香港民主政製的路徑。
“路徑”以“目標”即普選模式為前提,指的是實現目標的“過程”。從2006年以來,香港社會關於香港普選模式的討論是存在明顯分歧的,相應地,關於實現目標的“路徑”也存在明顯分歧。
本文撇開“目標”不論而專談“路徑”,是因為最近即使與反對派關於普選模式的看法相同或相近者,也開始質疑反對派所普遍主張的“路徑”。
反對派追求西方模式
文章說,反對派所追求的是西方政治模式。在這一點上,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係副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路成員黃偉豪所發表的關於香港政改的一係列文字沒有異義。值得注意的是,他日前在《明報》發表《CY下台之後――香港民主化的第二度危機》一文中指出:即使“中央容許我們普選特首,新產生的民選政府是否有足夠的管治能力,駕馭香港多元和複雜的形勢,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他間接引述英國BBC一位記者對香港政治的觀察稱∶香港的參政者缺乏“無私、勇氣和奉獻”。他擔心“很多爭取民主的人士,過分相信香港所面對的種種問題,均可在實行民主後迎刃而解,而忽視了提升管治能力這重要的一環,造成香港民主運動破多於立的局面,為日後的民主政府是否有足夠能力執政,鞏固香港的民主化帶來憂慮。”
黃偉豪的文章表明,只要面向香港政治實際而不是關在理論的象牙塔裡,那麼,是能夠發現今天香港政治情況距離普選所要求的條件尚有明顯差距,這就是香港政治團體、政治人物普遍缺乏現代政治應具備的能力和情操。在這一點上,我與黃偉豪有同感。
文章說,最近,我反覆指出,香港長期是一個商業城市,視從政如經商者,比比皆是。反對派政治團體、政治人物反中央反特區政府之所以表現得十分勇猛,是因為沒有政治風險。如果有政治風險,那麼,相當一部分人是會畏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