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國民黨是多數黨,但馬英九卻一心一意要做“全民總統”—甚至付出多數黨以及其支持者利益於不顧的代價。 |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作者 熊 玠)台灣的[九合一]選舉結果,雖然按照選票計算顯示國民黨潰敗有餘 (譬如六都市長國民黨失去五都,僅朱立倫拿下新北市;另民進黨奪取13縣市)。 但若從政治學的眼光來看,我們是否能遽然斷定這是民進黨的勝利、甚或是台灣人民的勝利,仍待商榷。原因是我們尚須審驗這是不是台灣民主制度的勝利。尤其有媒體報道某些在台“陸生”認為這是台灣民主制度勝利的表現,所以,我們更須要用政治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究竟如此一邊倒的結果說明了什麼。
政治學是一門浩瀚的學科。但從政治學開宗明義第一課來說,一個健康民主制度的第一要件,是需要有“忠實”的反對黨存在。這裡所謂的“忠實”是指對人民福祉而言。而不僅是照顧一己之私的政黨利益而犧牲人民的福祉,並以此達到奪權之目的。民進黨雖然是台灣的第一大反對黨,但諸如在反對ECFA以及反對服貿協議的問題上,沒有一處不是以不惜用拖垮台灣經濟來災害國民黨執政 的表現。結果造成台灣由亞洲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尾還不及。因此,民進黨沒有資格成其為“忠實”的反對黨。早在民進黨極力反對服貿的過程中,明眼人已經看出民進黨在幕前幕後操作的用意,是在藉此拖垮國民黨的陽謀。因為台灣經濟70%已是服務行業,而台灣境內已經飽和。如果與大陸服貿協議簽成,則台灣經濟可以增加37.2%。所以綠營一定要搞垮該服貿協議,就是要藉此拖垮執政黨。這次國民黨的慘輸,可以說是不幸的預言兌現了。所以,充其量我們只能說這是一個“不忠實”於人民福祉的反對黨詭計得逞。不能說是它的勝利。更不能說是台灣民主制度的勝利。因為這個制度裡出現了一個堪稱“內賊”的勢力,處處要不惜損傷人民福祉利益來作黨爭的手段。而國民黨的失誤,由政治學眼光來看,是它的領導階層不懂民主制度中[多數黨政治] 的意義因而造成自毀長城的後果。下面較深入地探討此點。
簡析國民黨慘敗結果主要構因
除了以上講的台灣民主制度有一個“不忠實”的反對黨以外,另外還有國民黨領導階層的問題。主要是未能理解民主制的多數決的道理。這點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執政黨的主席要做全民“總統”,甚至要不考慮自己黨人以及支持者(甚至所謂“鐵票”) 的利益。譬如由於“不忠實的”反對黨的挑剔,就決定取消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所謂“18 趴”利息待遇 (而挑此事最力的,竟是曾經做過副“行政院長”的反對黨領導人蔡某人,她自己也享受了同樣“18趴”的待遇)。 無形得罪了一批國民黨歷來軍公教的鐵票。這本是反對黨的離間計。居然,國民黨高階層如此“合作”地甘願中計。國民黨未能掌握住多數決真諦的另一方面,表現在“立法院”。明明在“立法院”國民黨是多數。可是,處處在程序上甚至在表決上要將就反對黨,造成國民黨自己的委員大為不滿。所以,有人說在“立法院”最大的反對黨是國民黨,可說是最大的諷刺。(當然,馬、王個人糾葛有以致之,也是人人皆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