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學者:沒有市民共識難以推行
http://www.CRNTT.com   2024-05-22 11:03:17


市民大眾對環保回收愈來愈積極,惟認為相關配套設施不足。(圖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大公報fb問卷的結果,反映口講環保跟真金白銀支持環保是兩回事,“問是否支持環保,可能九成人都支持,但是否願意加電費去環保,好多人都不願意加電費,問題是強迫市民買膠袋,而指定膠袋衹有兩成屬環保回收物料,又不可以降解,不如立法禁止用膠袋,直接丟進落垃圾桶更環保!”

  有關部門指實施垃圾收費後預算每月垃圾收費開支約30元,莊太量說這只計算家居垃圾的開支,家居以外如餐飲業,餐廳都會把垃圾收費轉嫁至消費者,實際用指定袋的成本可能達到政府估算的兩倍至三倍。莊太量續指回收獎賞是鼓勵性政策,但垃圾收費則是懲罰性政策:“市民會抗拒懲罰性,市民好關注垃圾袋費用,這筆錢政府會不會有指定用途?會不會引入更多生產商製造垃圾袋從而降低價格?執行上都係有難度。”莊認為沒有市民共識,難以推行政策。

  從事回收工作20多年的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出,市民大眾對環保回收愈來愈積極,只是政府推出的垃圾收費不合時宜:“大家用錢都會緊張,一個月多花三、四十元買指定垃圾袋,對基層係百上加斤,所以反應會這麼大。”邱續指出,政府增設的回收設施數量仍不足夠,“港人個個都希望就腳貪方便,難道叫他們拿著可回收的垃圾乘車去回收點,根本無可能。”

  回收業:執行細節未釐清

  邱榮光指自垃圾收費引起廣泛討論後,協進會的回收站收到的回收物升近兩倍,建議政府持續增設更多回收設施:“而家全港回收率三成,政府給了誘因,包括設施、獎勵等,每年檢視計劃成效,如果回收率不上升或不達標,垃圾袋加價;如果升了,指定袋的價錢保持原價甚至降價。”

  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副會長劉榕標表示,計劃原意是用者自付,惟操之過急,收費影響範圍太大:“大家討論垃圾收費都集中圍繞家居垃圾,那政府、商業機構的垃圾又如何處理?”他認為尚有很多執行細節未釐清:“市民如購買雪櫃,其附帶的包裝、發泡膠屬用者自付還是生產者責任?當作垃圾處理還是商家上門收回?這些所涉費用都不少,但環保署有沒有指引?難道好像官員所說用粉碎機粉碎這部分垃圾?”

  (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