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家獻:發揚民俗文化,創新兩岸新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8-06-02 18:59:58


 
  神將的歷史演變 

  神將的歷史約有百年之久,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清末民初時期 

  清末民初蘆洲軒社製作了八尊神將,我們稱之為第一代神將,自此之後,神 將的數量一直沒有增加,而在蘆洲的祭祀慶典上,繞境的活動也是以軒社的演奏為主,所謂的“軒社”,是指因為對戲曲有濃厚興趣而組成的戲曲樂團;神將很少在各種迎神賽會上出現,有的話也只是活動隊伍中的一個小角色。這個時期,神將的製作技術是以大陸地區為主,台灣缺乏製作神將的人才與技術,所以為了組裝一尊神將,往往要千里迢迢跑到大陸去,勞力又傷財,這不是當時台灣尋常民眾可以負擔得起的,所以這個時期的神將不曾增加。 

  二、日據至台灣光復後過渡時期 

  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舉辦萬國博覽會,特地邀請蘆洲樂樂樂的甘輝、萬禮將軍神將公開展出。而台灣光復後,在光復節上,蘆洲安樂社的韋馱、伽藍護法神將也特地受邀參與遊行,聽說因為看了祂們威武的姿態,讓當時的先總統蔣公公開表揚並賜予身分證;這些事件讓蘆洲當地居民深刻的體會到神將是如此的珍貴,能受到不同政府的尊貴待遇,加深人民對於神將文化的認同,自此神將的地位與意義而有所改變。 

  三、民國66年後神將為主時期 

  民國66年,忠樂軒聘請蘆洲當地著名的雕刻師傅王稻瑞組裝了中壇元帥、楊戩元帥後,正式開啟了蘆洲二代神將的組裝風氣,不論新的軒社,還是新蓋的廟宇,都把神將文化視為重要的一件事,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到今天,蘆洲神將的密度與數量位居全台灣之冠。

  神將的種類 

  神將的造型有很多,為了要因應各種角色的職責,我們可以把他們分為‘神將類’、‘童仔類’與‘模型神將類’三大類型。模型神將近年來大受歡迎,做成像公仔般的神將造型可愛很吸引小朋友及大人的注意,就像是在收藏公仔一樣,神將公仔也可以讓大家收藏。因此也為傳統製作神將的師傅帶來許多的商機,面對這樣的轉變,神將讓人的第一印象已不再停留在幾十年前的廟會活動出現或是與宗教相關的宗教產物。
 
  雖然神將屬於廟宇文化的一部份又是蘆洲的特有文化資產,融入幼兒教育,啟迪藝文思維,台灣的小學有一門課程~人文與藝術,所以當地的蘆洲鷺江國小,以文化藝術為底蘊,音樂舞蹈為前鋒,並將神將文化作為趣味教學方式,引起台灣文化部門的高度重視,政務次長丁曉菁特別前來視察! 

  鷺江國小是以“城市樂學園,卓越心鷺江”的願景來積極行銷藝術教育辦學理念,並運用藍海策略中的“ 消除、減少、提升、創造”等行動概念,綜整內外資源進行功能性與藝術性兼具的校園藝境營造,且結合諸多藝術教育專案開發與深耕精緻化的課程教學,同時輔以多元藝文活動與社團讓孩子得以悠遊體驗,以有限條件創造無限藝術教育價值,不僅因此豐富學校學習文化,培育心美而富含藝文氣息的孩子,且處處充滿美感、新穎與創意,並讓藝術與文化得以薪傳綿延,真正體現“心、新、薪”的城市藝學園。 

  曉菁次長表示數位時代的來臨,未來是AI人工智慧的世代,唯有藝術的涵養和美感教育不會被科技取代,從生活情境提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教師和學生透過教學的感動,驅動好奇心,進而厚植涵養感受、體驗美感的能力。

  鷺江教學,與時俱進,從文化出發,非遺結合文創,生活融入漫畫,以漫畫豐富校園,讓學習環境中更多元,使學童在幼年成長中了解到中華文化;相信這樣的文化資產是不會消失的,也可以一直永遠流傳下去;文化結合教育的典範,亦可作為兩岸民俗文化交流的方向,源於大陸,傳承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