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新聞發言人4月20日就印度工業和貿易促進局發表的外資政策發表聲明,強調中國反對印度制定的有關歧視性政策,希望印度能夠一視同仁,營造一個開放、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這是中國政府對印度投資政策第一次通過外交渠道發表公開聲明。根據印度工業和貿易促進局(DPIIT)發布的有關規定,“任何來自印度接壤國家的投資者”,都必須在政府市場准入的渠道進行投資。這標誌著印度政府公然拒絕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如果中國企業通過其他渠道進入印度投資,那麼,有可能會違反印度貿易投資部門的行為準則。毫無疑問,這項政策主要是針對中國。
東盟國家主導的、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參加的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以印度退出談判而告終。東盟國家對此表示遺憾,日本希望印度重新考慮加入該協定。
印度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印度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國家。印度聯邦政府和印度各聯邦主體之間的關係是鬆散的關係。印度中央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協調印度各地區的經濟政策。如果印度參加協定談判,作出讓步,那麼,印度政府總理有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權衡利弊,印度政府決定退出談判。
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印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經濟體,印度中央政府在印度經濟發展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儘管近些年來,印度中央政府總理雄心勃勃,希望促進印度經濟的發展,並且大刀闊斧改革印度的財政稅收和貨幣政策,試圖強化中央政府的權力,促進印度經濟發展。可是,除了印度政府總理所在選區經濟實現快速發展之外,絕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都不盡如人意。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仍然無法相信印度公布的統計數據,印度的增長率究竟是多少,人們不得而知。
印度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印度國內的法律制度體系很難修改。印度土地政策和勞動法律制度,使得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因此,印度在吸引外資方面始終落後於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近些年來印度依靠少數產業譬如計算機軟件產業支撐經濟的發展,印度政府迫切希望吸引外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如果不改變自己的勞動、土地法律制度,印度只能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
此次印度工業和貿易促進部制定的有關政策,明顯針對中國。因為除了中國之外,尼泊爾、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馬爾代夫等印度周邊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向印度投資。印度試圖通過向中國關閉大門,阻礙兩國經濟關係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