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國語變華語的問題,此事一經媒體批露立刻引發爭議。“教育部”的回應是,課程實質內容完全沒有變動,華語用法只是為了統一名稱罷了,聽來好像都是大家在無事生非、庸人自擾。但是許多人不免仍要懷疑,“教育部”中是否有人想用暗渡陳倉的方式,以漸進、不著痕跡的辦法,來繼續執行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對此,大家不免又要把賬算到馬英九頭上去,認為兩年多來他一直討好綠營,未能有效清除政府中未居要津、潛藏的藍皮綠骨人士,難怪才會橫生事端。
前面兩事業經統合學會張亞中、謝大寧等人先後出面加以批判,本來就該如此。對於後者,王曉波教授說,馬英九絕不會接受國語改華語的說法。如今馬對後者已有正面回應,差堪接受,但馬英九對整個社會氛圍及價值觀念的轉化,仍應採取更積極有效的作法才能加以導正,不應隨波逐流,但他自己卻又說兩岸交流速度合宜,擺明了就是不會再有進一步的政治對話及安全互信方面的行動,只會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的往前發展。這樣兩岸又如何能夠建構起命運共同體的認識?
坦白的說,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現況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還真讓人好奇?但願我們錯了。
(中評社特約作者蔡逸儒 台北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