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分區“立委”的政黨票得票比例來看,這一票“投黨不投人”的,“政黨因素”的意義可以說是高於滲透了“候選人個人因素”的“總統”得票或分區“立委”比例,更顯得純粹一些。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政黨得票率為44.5465%(不含親民黨的5.4860%),民進黨的得票率為36.9821%(不含台灣團結聯盟的8.9566%);國民兩黨的得票率若加上藍綠兩個小黨,其實藍綠板塊相對比例上一如既往,其實是沒有變動的。在“總統”綁“立委”選舉而總投票率均約為74%左右的情況下,中國國民黨當選席次64席,佔56.64%(不含親民黨當選席次3席,佔2.65%),民主進步黨當選席次40,只佔35.40%(不含台灣團結聯盟當選席次3席,2.65%),國民黨的席次佔有率與其泛藍得票率約略相當,所謂的“超額當選”其實尚不突出,問題是出在民進黨這一邊!
這有多種複雜原因,例如:泛綠內部分離投票使得選票不能集中,關於李登輝的政治效應民進黨選後自己不知道是怎麼評估的?所以,只要有“候選人因素”的選票票種,兩黨都可以在充分開出基本政黨票的基礎上往上增加票數,但明顯地是國民黨相對獲益的空間都比民進黨要多得多。就這一次的選舉來說,除了“單一選區”這種選制既有的制度傾向之外,雙方各自的政黨“藍略大”vs.“綠略小”票盤的基礎上,加上“馬英九的個人因素(不扣分)”vs.“蔡英文的個人因素+難以切割陳水扁的拖累(扣分)+李登輝的權謀牽制(扣分)”,“不扣分”vs.“扣分”的比賽結果可想而知,益以“總統”選舉拉抬了“立委”選舉投票率,尤其是其中的泛藍“立委”之投票率,而且因為宋楚瑜的政治動作反而還激發泛藍分裂的危機意識、馬英九一路以告急的低調風格而集中選票!選票集中,才有可能造成所謂的泛藍“超額當選”的突出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