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華民國”面對更嚴峻的外部封殺、內部掏空
相對於此,與北京關係的維持,台灣方面明顯有藍綠之間的親疏遠近的不同認知與作為。一方面,北京習慣於在對手事先已經曲從他的核心價值(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甚麼都可以談)之後才願意開始對話,這跟習慣與西方世界從許多持續的、零碎的小回合對話中逐步建立彼此互信的政治談判習慣迥異;這種朝野整黨輪替以後,在野與執政期間的兩岸關係路線雖然易位,但還是可以說是前後一致的,只要中國大陸不要在對話、談判之前預設立場,民進黨顯然有高度意願要談出一個不再稱為“九二共識”的新的兩岸關係“民共共識”。
另一方面,對於“中華民國”的定位與因此一定位相關的政治波動所導致的政經效果,兩岸內部各自的評價也很重大差距。誰都知道“中華民國”存在的歷史與現實其實是具有反“台獨”、維持現狀的穩定兩岸關係作用的,但是中國大陸方面,尤其“外交部”部門利益與官僚本位主義交乘作用拉動下,在外交上“封殺“中華民國”成為等同“反“台獨”、“教訓蔡政府”的政績,這跟其內部國台辦等其他“知台”部門相對比較隱晦、難以言喻的認知,或有歧異不一致之處?而在台灣內部,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和其他泛綠政團向來只要有機會就會“掏空“中華民國”,把“掏空“中華民國”當作是順遂他們“去中國化”心願的政治指標,不僅把“反共”、“反中”兩者混為一談,甚至還把“去中國化”上升到“去中華文化”,例如:把“扯鈴活動當作是替中國統戰”的前“國安會”高層、現任“立委”劉世芳就是近期的例子。北京與民進黨雖說統獨立場全然不同,卻不約而同地有一致意圖、共同實踐消滅“中華民國”,這個現狀被推翻之後,難道最終是要兵戎相見?
“中華民國”在外部頻遭封殺、內部掏空不斷的兩面夾殺之下,國民黨喪失執政地位之後,國民黨過去扮演的“對外不統一”、“對內不獨立”(例如: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政治平衡者角色,今日再無其它政黨能維持內外統獨的“辯證一致性”,兩岸舞台上缺此角色功能,“遼寧號繞行台灣東部海域、台灣海峽”見諸報道之後,幾日之內,“台灣中科院自行研發的艦射型天弓三型反彈道防空飛彈(俗稱海弓三)在國軍屏東縣九鵬基地首次完成試射,成功擊毀目標”,負面的你來我往的軍事節奏越趨頻繁,兩岸關係狀似漁陽鼙鼓即將動地而來,這個方向不變,背離民族內部和解、脫逸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常軌的怪論近期充斥兩岸政學界和媒體,令人憂慮至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