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中華民國”遭“去一中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2 16:56:51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近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中華民國”遭到“去一中化”、台灣化與政權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主要推動的力量是國民黨及親國民黨的外圍知識界和輿論界。北京對於這樣的趨勢或許不樂見,但沒有理由選在這個時刻攤牌,至於親台獨或民進黨的力量則反而繼續不願認同“中華民國”。

  文章說,“中華民國”去一中化的說法,論出多門,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推論方式。一言以蔽之,他們強調維護“中華民國”的現狀,然後在理論上將“中華民國”詮釋成可以與一個中國有所關連。由於現狀是他們共同的關切,所以他們也都以維護和平為最高政策原則。

  既想說服大陸又要說服台獨 

  亦即,他們各自以不同的程度主張,“中華民國”應該屬於一個中國,這是“應然”的邏輯;另一方面,他們又都以現實為基礎強調“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這是“實然”的邏輯。他們想用應然的邏輯說服大陸,“中華民國”不是台獨,然後又想再用實然的邏輯說服台獨,國民黨是本土的,反統的。

  這些論述中,較早的是知名民間學者黃光國主張的“一中兩憲”。他根據兩岸兩部“憲法”的主權範圍相互重叠推論,“中華民國”“憲法”屬於一中憲法,所以兩岸分裂的實然現狀縱使沒有改變,就已經是一個中國。如此經由理論上的詮釋,他乃鼓勵兩岸在不必改變現實的基礎上,即可相互承認,則交流與統一的進程便可啟動。

  亞太和平基金會的趙春山主張“過程論”,反對“目的論”,他乃反對任何對未來應然的規定,於是開放了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往統一或台獨發展,但是反對歷史終點或路徑圖的設計。如此即使台灣在實然層面上已向台獨發展,也不會在應然層面上,封鎖其之後往重新統一方向回轉的可能性。

  一旦接受過程論,則對於“中華民國”現在正轉化為實然的獨台,北京就不必採取實然的反制,因為不存在任何法理台獨的應然目的。

  兩岸統合學會的張亞中修正黃光國的主張,成為“一中三憲”。他主張在兩憲之間增加動態的第三憲,集各種涉及兩岸之間交往的協定,共成為一個成文或不成文的第三憲,這個第三憲隱喻了一個中國應然的範疇,並在“憲法”政策上鼓勵兩岸統合,故較一中兩憲更為積極。與一中二憲相同的是,第三憲在實然上完成統一之前,便已在應然上視現狀為一中,故兩岸現狀毋須另做變革便已可視為正在統一。

  最近一波是《聯合報》提出一系列總稱為“連結論”的系統主張,其間以大陸與台灣是一雙筷子不可分的理論,對應黃光國的一中兩憲;以台獨是水,“中華民國”是杯子的理論,對應趙春山的過程論;以ECFA是巧屋頂的理論,對應張亞中的第三憲理論。不過,聯合報系列根據實然的現狀,具體地將“中華民國”與台灣加以等同,則是其不同之處。另外,聯合報反對政治領導人當舵手,設計了一套民意調查,鼓吹永久維持現狀的民意,是所有人中最具有實踐力的。

  各家論述各有千秋,萬變不離其宗者,是把實然上的分裂與應然上的一中,加以連結,試圖說服北京坦然面對實然的分裂。

  在實然與應然兩種論述之間操弄,成為近年維護“中華民國”的共同語言,儘管其中希望促進統一而向北京說項的一中兩憲論及一中三憲論,與為了鞏固國民黨政權而向爭取台獨認同的過程論及連結論,他們各自在動機上頗為不同,彼此辯論與攻伐激烈,然而維護台海現狀之情則一,貫穿其間是對和平價值的共同強調。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理論,或是同情統一,或是接受獨台,都反對親台獨勢力更改“國號”或推動法理台獨,所以對於北京而言,縱然不便接受,或心存懷疑,起碼在和平發展的大前提下,除了委婉回避之外,未必覺得在現階段有與之辯論或攤牌的必要。

  “中華民國”“去一中化”之後 

  然而,親台獨勢力當然不接受這些理論,其結果,這些理論家立即必須推銷的對象,主要是親台獨勢力,尤其是對那些以保台(聯合報)或保政權(亞太和平基金會)為首先考量的過程論者與連結論者而言,化解台獨對選民的吸引最為急切。

  可以預期的是,過程論與連結論今後會更往接近台獨的論述發展。比如,《聯合報》便已經具體警告北京,推動實然的統一會有害應然一個中國,厥為邏輯悖論之運用;或具體反對台北領導人提出規劃兩岸政治未來的政綱,是在警告台獨與統一雙方均將自毀長城於民意。

  這些理論背後還有大的國際環境與國際論述,雖然華府全球征戰不歇,不過倡言全球治理的潮流卻方興未艾,於是台灣的論者仍願意相信和平是主流。這樣無視戰亂頻仍而一廂情願信仰治理的叙事角度,與他們時而應然、時而實然的思考習慣吻合,所以,他們懷抱著兩岸應該和平的信仰,同他們主張維護現狀相互輝映。

  和平優先的話,就必須接受實然的狀態,形同將實然的就等同於正當的,所以又主張維護現狀。他們又把應然的解釋為可能的,所以應然的變成是無可也無不可的。這樣的觀點其實釋放了非常嚴肅的訊息,亦即任何勢力只要能對實然狀態的加以改變,改變的過程一旦完成,終將自動取得正當性。

  比如,北京可否解放台灣後若干年,便主張“中華民國”被消滅的實然過程具有正當性?這不就像今天台灣親國民黨的論者理直氣壯所主張的那樣,一中憲法下的“中華民國”已經透過某種過程,變成是去一中化的台灣? 

  北京面對這股實然的“中華民國”已經去一中化的潮流,一旦某日推動統一力量重新取得優勢,或對兩岸促統的形勢改采積極的判斷,或在美中之間的折衝有了向北京傾斜的發展,則因為台灣化的“中華民國”已經不再可以為對象,屆時若仍要維繫一中,北京不可避免要在“中華民國”之外另起爐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