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於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影響的重要性。兩岸有一定程度的共識,但對其影響方式有明顯不同認識
大陸學者和台灣學者都認同,美國對兩岸關係影響的重要性,這是對於事實的認可。但兩岸學者對於美國影響重要程度的認識,並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台灣學者強調,美國的平衡、主導作用;而大陸學者強調,美國的外部干擾作用。但兩岸認識的最主要分歧表現於,對於美國影響兩岸關係的方式的不同認識。大陸學者一貫認為,美國直接、公開地向台灣提供保護、支持,特別是軍事保護,是美國影響兩岸關係的最主要方式;台灣學者則一直強調,美國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通過以維護台海和平的名義,既壓制大陸方面的統一願望和行動,也防止台灣方面過度推進“台獨”而嚴重刺激大陸,發揮其平衡作用、主導作用。顯然,大陸學者和台灣學者對美國影響兩岸關係方式的不同認識,是由對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性質的原則性分歧決定的。
3.兩岸都關注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的變化,對於變化的原因有一定程度的共識,但對變化走向的認識存在分歧
2010年以來,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兩岸關系中的美國因素的變化,在大陸和台灣都引起了明顯關注。2012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和中共十八大召開,更強化了對於美國因素的關注。大陸學者和台灣學者都明確地認為,中國實力增強導致的中美關係變化,是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變化的重要原因。對此,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但是,對於變化走向的認識存在分歧。台灣學者多認為,由於美國調整亞太戰略,將強化對中國的遏制、圍堵,“美中台三邊關係”可能發生變化,美國可能通過加強台美關係,以增強對中國的制衡,因而台灣將在兩岸關係中,獲得較有利的地位和較大的運籌空間。大陸學者則一般認為,中美關係將繼續保持總體相對穩定,美國對中國的借重將進一步發展,而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將隨之逐漸減弱。近年來,“棄台論”在美國的發展,正是美國對兩岸關係影響減弱的表現。台灣學者基本上都對“棄台論”不以為然,不僅認為現在不是美國的主流意見,而且以後也不可能成為主流意見;大陸學者則多認為,不可忽視“棄台論”及其影響,這很可能顯示了美台關係重大變化的開始。
兩點討論
經過這次在台灣的訪問研究,對於“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之台灣視角”有了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但是,對於兩個較為重要的問題,我認為還有進行討論的必要,以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1、關於“美中台三邊關係”
經過在台灣的訪問研究,發現“美中台三邊關係”已經成為台灣學者普遍認同的,對於中美、美台、兩岸三組雙邊關係的總體描述。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對於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等相關問題的論述。例如,“美國是‘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平衡者”等等。
但我認為並不存在所謂的“美中台三邊關係”。因為並不存在中美、台美、兩岸三組雙邊關係之間的互動關係,或至少不明顯存在,即中美關係變化,並不必然引起台美關係、兩岸關係的變化;美台關係的變化,並不必然引起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的變化;兩岸關係的變化,並不必然引起中美關係、台美關係的變化。1949年以來的歷史事實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前和未來的事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三組雙邊關係之間不存在互動關係的基本原因是,在構成三組雙邊關係的美、中、台三個“要素”中,台灣實力不僅最弱,而且與美、中實力的差距大到無論台灣靠近哪一方,都不足以對另一方形成重要影響。另外,台灣一直依附美國,雖然依附程度有所變化,但依附本身從未真正改變,這導致了所謂的“三邊關係”,實際上往往只是“二邊關係”的局面。
雖然台灣學者普遍認同“美中台三邊關係”,但中、美學者僅少數人偶而運用這一概念。這表明中、美學術界並不認同,至少不關注這一概念。這也可做為“美中台三邊關係”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一個旁證。更準確、更嚴謹的概念應該是,“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以及“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
2、對於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影響下降的認識
現在,大陸學者和台灣學者中,都出現了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影響下降的認識。目前擁有這一認識者,在大陸和台灣人數都不多,但這一認識符合事實,應受到重視。歷史表明,1949年至今,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的影響,實際上一直下降。從1949年到1979年中美建交前,美國一直直接以軍事力量保護台灣,同時還對台灣提供大量的政治、經濟援助,使台灣得以生存和發展,從而對兩岸關係造成了重大的影響;1979年至今,雖然美國從未停止插手、干涉兩岸關係,但停止了直接的軍事保護,對台灣的政治、經濟援助也不斷減少,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相應地不斷下降。特別是2008年以來,由於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化,以及中美關係的變化,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更進一步下降,而且可以預料下降趨勢將持續保持。美國干涉兩岸關係的戰略需求、戰略能力,以及干涉所需的戰略空間,是決定其對兩岸關係影響強弱的三個主要因素。60多年來,在不同歷史時期中,總體上這三個因素都由強變弱,從而決定了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影響也不斷減弱。美國干涉兩岸關係的戰略需求,即美國干涉的戰略目標和利益,雖然取決於美國的亞太戰略,但更直接地取決於美國的對華政策。60多年來,隨美國對華政策由中美建交前的包圍、遏制,到建交後的“非結盟的結盟”。再到冷戰後的接觸加遏制,直到當前的借重加牽制,美國干涉兩岸關係的戰略需求,由強向弱不斷變化。美國干涉兩岸關係的戰略能力,既取決於美國的絕對實力,更取決於中美實力的對比。60多年來,雖然美國始終保持世界最強大的實力,但美國力不從心的困境時有表現,並不斷加深;更重要的是,中美實力對比不斷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更加快發展。這些共同導致了美國干涉的戰略能力不斷下降,從而促使美國對兩岸關係影響的減弱。美國干涉兩岸關係的戰略空間,包括干涉的可能切入點,以及切入後可能的發展空間。顯然,這主要取決於兩岸關係。一般地,兩岸對抗劇烈,美國干涉的空間就大;反之,兩岸關係改善,則干涉的空間縮小。
兩岸關係中美國因素影響減弱,實際上同時伴隨著中美關係中台灣問題影響的減弱。這兩個減弱共同的原因是,在中國持續強大基礎上中美關係的變化。可以預料,只要中國發展和強大的過程不停頓、不逆轉,這兩個減弱就將繼續。所以,只有中國的發展和強大,才是兩岸關係的主導因素、決定性因素;而美國只是最重要的外部干擾因素,而且其干擾還在不斷減弱之中。
(後記: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是兩岸學者都高度重視的問題。本人長期研究這個問題,已形成較系統看法,但對台灣方面的研究狀況卻缺乏瞭解,一直以為憾。2012年11月14日至12月18日,我應台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邀請,並得到中華發展基金資助,以“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之台灣視角”為題,進行訪問研究。此文即是此次訪台的研究成果,特此致謝。)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3年2月號,總第18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