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中華聯手穩定東亞
--北京所需要下的一著大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9 11:40:54  


港台關係與兩岸關係冷暖與共
  中評社訊╱題:大中華聯手穩定東亞--北京所需要下的一著大棋 作者:劉迺強(香港),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香港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港台關係快速調整

  隨著馬英九上場,兩岸關係快速升溫,港台關係,亦因而快速調整。許多人大概不知道,港台關係並非中央通過《基本法》授予的高度自治的一部分。根據1995年公佈的“錢七條”規範,“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台灣地區之間以各種名義進行的官方接觸往來、商談、簽署協議和設立機構,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或經中央人民政府具體授權,由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批准。”“台灣現有在香港的機構及人員可繼續留存,他們在行動上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得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得從事損害香港的安定繁榮以及與其註冊性質不符的活動。我們鼓勵、歡迎他們為國家統一和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回歸之後,董建華政府第一任內,沒有一個部門負責對台事務,只是很低調地讓他的特別顧問葉國華去做。因為葉國華並沒有任何正式授權,台灣當局對他客客氣氣,但沒把他當真。香港的公務員系統,在港英時代,從未接觸對台業務,一切由英國來的政治顧問拿主意,因此他們既沒有有關知識,也沒有經驗,如今政出多門,誰都抱著不做不錯的心態;這樣搞了5年,港台關係大有倒退之勢。董建華於2002年連任時,無聲無息地解除了葉國華顧問之職,正式由政制事務局(今天的內地及政制事務局)主理對台事務,港台關係才開始正規化。但是當時是陳水扁主政,港台關係也難以改善,才出現了馬英九來港也被拒的情況。

  如今港台關係解凍,但從本期內地及政制事務局局長的訪問可知,特區政府還在戰戰兢兢地摸索,缺乏大刀闊斧的手筆。這也難怪,首先,特區政府施政的重點首先是香港,而香港內部問題已經那麼多,自顧不暇。它不會大器地從整個國家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待港台關係,不會把它放在很高的優先次序。其次,兩岸關係仍在摸著石頭過河前進,香港自己過度積極活躍,很可能反而添煩添亂,一動不如一靜。

  上述“錢七條”對於民間各種交往,一切依舊,所以回歸以來,從未中斷。基於歷史原因,國民黨不少舊部,都是經過香港,並在香港逗留一段時期,才到台灣的。香港的調景嶺,簡直就是台灣在香港的“飛地”;直至回歸前夕,那裡的學校還是採用台灣的學制。多年以來,香港大概有十萬人上下到台灣唸大學。時至今日,國民黨仍然在港作半公開的活動,據說在再登記之後,還有數萬黨員,之外更還有不少親台團體,和接受台灣資助的政客和議員。台灣幾乎年年都有選舉,每次都招待大批港人前往觀選。香港近年的選舉,以及立法會中的表現,都不時見到台灣的影子。

  回歸之後,台商大舉投資大陸,大都利用香港作跳板。投資於廣東的,進出口業務,以至相關的銀行服務等,都以香港為基地。因為台灣股票市場小,國際化程度低,較大型的台資企業上市,一般都在香港進行。

  以上的一些例子,在在顯示港台關係之深厚,非同小可,簡直是濃得化不開。經過過去8年惡劣環境的鍛煉,港台關係反而更加沉實而深遠。因此,台灣是香港飛機航班最頻繁的目的地,相信這一地位並不會因為兩岸直航而改變。

  港台可先簽訂CEPA

  今天港台都要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兩地都有大量外匯儲備,而且銀行都較穩健,金融風暴的打擊尚小。但是兩者都是外向型經濟,受外圍因素影響甚大,未來幾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香港和台灣同樣難挨。這兩個難兄難弟,如何借助大陸的相對好景,以沫相濡,減輕痛苦,渡過難關,將是共同迫切的課題,也是兩地關係更加密切,合作更加深入的契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