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紀欣:離開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定遭波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5 00:20:59  


紀欣
  中評社台北10月25電(作者 紀欣)1992年10月底,海協、海基兩會在香港舉行會談,並在會後書信往來,達成“ 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20年後,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我們除應探求“九二共識”的真意,回顧“九二共識”的核心“一中原則”在過去20年中的發展深化,更應面對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研討“九二共識”對於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最終完成和平統一,有何啟發。

  “九二共識”的真意   

  首先,要正確瞭解“九二共識”,就必須認清以下幾點:

  一、“九二共識”是兩岸官方正式授權團體所達成的共識,代表的是兩岸的共識,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兩岸兩會是1990年代初在兩岸政治僵局尚未打破,民間交流衍生許多事務性問題,需要兩岸配合解決的背景下,由兩岸官方授權成立的服務機構,他們所達成的共識自然是兩岸當局的共識,決不應與政黨共識混為一談。

  二、“九二共識”符合兩岸各自政策,不容否認。1991年12月大陸海協會成立,被國務院明確要求“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性商談的基礎”。成立於1990年11月的台灣海基會宗旨為“中國的、善意的、服務的”,該會成立後台灣當局頒布的《國家統一綱領》更指出:“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乃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完全符合當時兩岸的既定政策,不容李登輝及之後的陳水扁否認。

  三、“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即使台海兩岸存在著因國共內戰延續的兩個政府,分別統治著中國部分土地,但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從未分裂,兩岸政府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兩岸同屬中國。至於雙方同意各自表述一中內涵,這是國民黨將“九二共識”簡化為“一中各表”的依據,不過,“各表”的前提是“一中”,無論怎麼表,“一中”都不能被表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四、“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求同存異政治智慧的結晶。“九二共識”兼顧了兩岸的立場,是當時背景下兩岸最大的共識,正因為它體現了求同存異、擱置爭議的精隨,使兩會得以交往與商談,為兩會舉行新加坡會談及其後的協商談判創造了條件,也成為2008年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