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0電(評論員 胡志勇)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印度大選中以微弱優勢獲勝,人民黨拿下議會240個議席,比上屆贏得的303席少了許多。莫迪將成為尼赫魯之後第二位連續執政三屆的總理。
中印關係在莫迪第一個任期後半場就急轉直下,從2017年的洞朗事件到2020年初的加勒萬河谷事件,印度在中印邊界至今仍陳兵十萬以上。印度外長蘇傑生多次公開以邊界問題綁架兩國關係,聲稱邊界問題不解決,兩國關係無法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現在大選已經塵埃落定,中印關係究竟怎麼走才符合兩國利益?我們對中印關係未來走向深感擔憂。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美印關係戰略合作與戰略互疑並存。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將印度提升為重要夥伴,視印度為遏制中國崛起的關鍵戰略資產。莫迪政府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全面去中國化,在戰略上與美國攜手遏制中國。“印太戰略”將印度洋與西太平洋連為一體,符合印度的戰略利益。印度積極利用美國圍堵中國之機,在提升印度國際事務話語權的同時,更直接推動印度在更廣闊的戰略空間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獲取更多的政治與經濟利益。但在印度與伊朗就恰巴哈爾港達成協議後,美印之間出現了嚴重裂痕,加上印度在加拿大和美國實施的暗殺行動以及印度中央執法局對德里首席部長凱吉里瓦爾的逮捕等諸多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兩國關係的緊張,導致雙方的不信任,凸顯雙方在利益和立場上的分歧。隨著地緣政治的演變,美印之間矛盾會日趨加深。但在聯合抗衡中國的立場與行動方面,美、印兩國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第二、中印經濟摩擦與融合併存。
在美國全面打壓中國、試圖將產業鏈供應鏈從中國轉向印度,以降低對華的產業依賴,取代中國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地位,但由於印度綜合實力不足,難以承接中國產業鏈轉移,更無力取代中國製造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