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4月4日,前往布魯塞爾參加為期2天“歐洲聯盟—美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會前的活動中,強調“我們看到了來自中國的挑戰”,在與中國“非常高效的經濟體系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這就是我們企業面臨的挑戰”。
她認為中國的經濟制度從根本上與美國和歐洲不同,不是以市場為基礎的體系,因而美國和歐洲經濟體系難以在競爭中生存下來。這番表態的含義非常明顯:第一,歐洲聯盟與美國存在緊張關係,這些緊張關係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我們不相等(not equal)。第二,美國和歐洲聯盟面臨共同的競爭對手,中國過去幾十年“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增長,是中美關係緊張的關鍵因素之一。第三,中國經濟發展和增長,正加劇不同經濟體系之間的壓力。換句話說,美國和歐洲共同面對中國的挑戰。新聞媒體評論認為,美國貿易代表這番表態實際上是借助於中國的壓力,緩和與歐洲聯盟國家的關係。
可以非常坦率地說,自從美國朝野把中國視為唯一有能力挑戰美國的戰略對手,美國政府官員關於中國的所有指責都不會令人感到奇怪。從中國崩潰,到中國威脅;從中國經濟危機,到中國經濟見頂。在遏制中國發展問題上,美國政府官員花樣百出。但是,中國經濟並沒有因為美國渲染中國經濟崩潰而崩潰,也沒有因為“炒作”中國威脅而阻礙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正如2024年4月2日《外交》雙月刊發表文章所指出的那樣,“不要低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篇文章作者認為,人們對中國經濟潛力存在誤解。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是美國的76%,2023年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7%,但是,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與2019年相比增長20%,而美國只增長了8%。2023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2%,而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僅有2.5%。中國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持續增長。2023年實際人均收入增長6%,人均消費增長9%。2023全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核心通貨膨脹同比上漲0.7%,中國並沒有出現通貨緊縮現象。這篇文章以詳細的數據說明,中國仍然在崛起,不要低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