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9月9日舉行盛大儀式,正式啟動全國最大的沙漠光伏發電基地——騰格里沙漠3GW光伏發電復合能源基地建設項目。這是我國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舉措。
該項目總投資152.5的元人民幣,每年可以節約192萬噸標準煤。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方案,寧夏回族自治區將建設大型的光伏發電基地和輸變電網絡,工程投資規模將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輸變電線路項目建設需要300億元人民幣,新能源項目520億元人民幣。為了穩定供應電力供應,將配套建設煤炭發電項目和電力儲備項目,投資大約130億元人民幣。
茫茫戈壁沙漠光伏發電基地建成之後,清潔能源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華中地區,解決當地電力短缺問題。按照設計規劃,從寧夏自治區到湖南省,中間經過甘肅、陝西、重慶、湖北等中西部地區,輸變電線路長達1467公里。這是中國戰略性規劃項目,它將徹底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使中國成為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中國之所以投入巨額資金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是因為中國在光伏發電領域後來居上。眾所周知,光伏發電產業誕生於西方國家。西方國家曾試圖利用自己壟斷的技術,迫使發展中國家在能源產業領域付出更大的代價。
中國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掌握了光伏發電的基本原理。中國發射的人造衛星,使用太陽能發電。可是,由於中國在太陽能開發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原材料和技術積累,以至於當西方國家提出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時候,中國只能被動應對。
上個世紀末期,西方國家提出發展新能源產業。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控制上游產業鏈,迫使發展中國家不得不購買他們生產的設備。中國為瞭解決能源短缺問題,試圖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技術和裝備,中國不得不從西方國家購買生產光伏發電的原材料,並且使用西方國家的相關技術組裝設備。中國生產的光伏發電產品銷售到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從中獲取微薄的利潤。
|